5月23日,一条“清华女博士报考长沙市岳麓区协警岗位”的信息冲上热搜。清华大学辟谣称,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均没有找到与该“博士”匹配的信息。岳麓区人社局会同公安分局调查核实后通报,当事人张某从山东一所二本学院本科毕业,常臆想在清华大学读博士,并在多地民营企业求职时谎称学历。(5月24日澎湃新闻)
备受关注的“清华女博士”事件虽然荒诞,但由此引发出的问题同样值得深思。如果我们非要为这位女士找点情非得已的理由,首先便是学历鄙视问题。毋庸讳言,当下已经形成了一条无形的学历鄙视链,在纵向上,博士、硕士、本科;在横向上,985、211、一本、二本。结合目前的就业形势,一所普通院校的二本毕业生处在鄙视链的底端,甚至不在竞争序列,基于此,臆想“清华博士”算是一种痴念。
其次是人才内卷问题,高学历人才“下嫁”的现象频频发生。此事让我们想到了北大物理学女博士王梦珍,她是核物理博士,成功应聘上了北京酒仙桥街道的城管执法岗位,并为此无比自豪。虽然博士有真假,但她们的选择如出一辙。再看本次协警招录的其他人员,要求学历大专以上的岗位二,653人通过审核,除了张某,还有10名硕士或研究生、349名本科生。人岗相适的人才供给侧改革当提上日程。
当然审核把关问题同样是该事件的一次重要警告,程序入口关绝不能失守。虽说资格审核分为初审、复审等多个环节,但初审是前移关口,理当把违规者挡在门外,才不至于对参加笔试者造成不必要的挤压。就像网友们所指出的那样,2018年本科毕业,2022年博士毕业,这样时间逻辑在审核时要格外关注。再者,她只是随意臆想,还是有一整套的假学历证明,这些问题也需要深究一番。
清华女博士考协警,学历是假的,但问题是真的。对于这样的乌龙事件,我们不能总是一笑而过,无论是因学历鄙视引发的社会焦虑,还是人才内卷造成的降维打击及“考碗热”催生的择业导向,都需要相关部门和我们自己对号入座。无论怎样,绝不能任由臆想者乱带节奏,扰乱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