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不了情
我把青春献给你
把缘分存进心里
3上一篇 2022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把缘分存进心里

■ 刘加莹
 

一天下午四点来钟,手机“嘀”的一声,弹岀好友发来的一条信息,打开一看,是《市场星报》举办“我与星报30年”征文启事。开始,我并没有把它当回事,但这几天,启事里有一句话,却不时岀现在脑海里:“可抒写与《市场星报》结缘的难忘经历。”是啊,时光可以老去,也能卷走很多东西,却无法冲淡美好的记忆……

我与《市场星报》结缘是在2003年底,当时还叫《安徽市场报》。那年,驻港部队首次来安徽征兵,并在省城合肥征集5名女兵。这一喜讯,省内媒体特别是都市报格外关注,自始至终进行了跟踪报道。我大女儿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竟瞒着我和她妈妈偷偷报了名。驻港部队对兵员的政治审查和身体要求极其苛刻,直到“过五关斩六将”,被正式确定为预定对象之后,女儿才告诉我们要去驻港部队当兵。开始,我爱人还有点舍不得。我这个老兵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吧。

当时,《安徽市场报》有一位记者叫王能玉,很年轻,工作非常投入,他整天泡在征兵现场,及时报道征兵工作动态,采写了不少好稿子。有一篇题为《“五朵金花”绽放香江》的通讯,吸引了很多读者,被评为“征兵好新闻”。因为这篇文章里也写了我的女儿,一位战友特地给我送来了当天的报纸。就这样,我知道了《安徽市场报》,也结识了记者王能玉(现已是市场星报社社长)。后来,在省军区举行的“征兵好新闻”颁奖会上,我握着王能玉的手,笑着说,你身在“市场”,却想着“战场”,感谢你写了一篇好稿子。他反应很快,随即回答道:“只有国防强大,才能市场繁荣”。 三年后,我脱下穿了30多年的军装,转业到省直机关工委工作。在工委主要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与分管部门的同志们一起,先后创建了“省直机关大讲堂”“省直机关读书月”“理论宣讲到基层”三大品牌。“理论宣讲”受到普遍欢迎,至今仍有很多宣讲员活跃在基层一线。2010年初,省直工委又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把每年4月定为“省直机关读书月”。“读书月”一年一个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领导干部荐书”“书香伴我行”群众性游园活动、书香处(室)和书香家庭评选、读书成果图片展、为留守儿童捐赠书籍,等等。

在我的印象中,有段时间正值《安徽市场报》划归安徽岀版集团,同时更名为《市场星报》。尽管转隶期间事情千头万绪,但报社上上下下始终对“读书月”活动给予了热情关注和支持,时任社长虞海宁明确表示:“要人给人,要版面给版面”。因此,各项活动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传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有一年,在逍遥津公园举行的“书香伴我行”游园活动启动仪式刚结束,天就下起了毛毛雨,当时,很多人都撑起了雨伞,我却见一个女孩站在树下,不停地在小本子上写着什么,我就走了过去,问她是哪个单位的?女孩抬起头,朝我微笑道:“我是《市场星报》的记者孙婷。”很多年过去了,这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眼前。

相遇是缘分,但有些缘分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会慢慢地消散,而我却把与星报的缘分存进了心里。现在虽然退休了,但还订了一份星报。前不久,在阅读星报“百味”副刊时,竟突然心血来潮,想给她写点什么。于是,我就写了散文《最难忘记是军旅》,没想到,发给星报不久,很快就给刊发了岀来。迄今为止,这是我在星报发表的唯一一篇文章,也将会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市场星报》一天一天地长大,也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我的心里。在她步入而立之年,我衷心祝愿她绰约多姿,前程锦绣。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