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遏制“征信修复”骗局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稳固我国粮食安全
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迹象 常自省、会自律、能自强
好的关系,往往自带分寸感
“反向背调”促使就业市场趋于成熟
下一篇4 2022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多管齐下遏制“征信修复”骗局

■ 张 涛
洗“白” 王恒/漫画
 

“征信逾期,一次处理终身适用!信用卡、房贷、车贷、网贷、消费贷逾期都可以处理,永久消除!”在一些机构的宣传中,失信痕迹可以轻松抹去。随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逐渐变成现实,一些人做起了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生意”。然而,失信痕迹真的可以花钱抹掉吗?(5月23日《工人日报》)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征信,这是一个好现象。不过,处理征信逾期记录必须通过正规途径,不能寄希望于旁门左道。时下,“征信修复”骗局大行其道,不仅侵犯个人财产和信息安全,而且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冲击征信管理的公信力。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多管齐下,予以遏制。

首先,加大打击力度。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部署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重拳打击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的行为。只有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产生威慑力,遏制“征信修复”骗局。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个人认为信息错误、遗漏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异议受理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处理。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申请征信异议是完全免费的,凡是收取高额费用的都是诈骗。有关部门应对此加强宣传,引导公民和企业正当行使异议权和申诉权,不受一些机构和个人的误导。

此外,强化正面激励。目前,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被限定为5年。除了坐等失信记录逾期删除外,能否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鼓励失信主体主动作为,改过自新,值得考虑。去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就《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进一步健全失信企业征信修复机制,允许当事人在纠正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后进行征信修复,给予其重塑信用、改过自新的机会。相比之下,个人征信修复也应尽快提到日程上。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