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周欢,研究生学历,合肥第七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2015年在合肥市“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获市优课,2021年在合肥市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基本功比赛团体赛中,获得二等奖;2021年在第三届中国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合肥市二等奖。
自参加工作以来,多年承担高三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有着丰富的高三教学经验,在省级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需要循序渐进。在阅读全文和选项句的过程中,可以勾画一些重点的、敏感的词句,方便后期进行信息的比对。要掌握十个常见的解设误陷阱,其中因果混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武断绝对是最为常见的设误类型。
实用类文本阅读,在主观题作答时,需要紧紧抓住一根红线——筛选信息,坚持两项原则——忠于原文而不照搬原文、踩点答题而不过度答题,遵循三个步骤——审题干、预设答题角度,划区间、锁定信息来源,筛选、归纳、整合,从不同角度分条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客观题主要考查“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特点是考查面大、涉及点多,结构技巧、叙述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人称特点等均可考查,还可能涉及教材中名著名篇。文学作品本身千姿百态,因文设题的空间巨大,答题最根本的还是立足文本,“读懂”“读准”“读透”。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叙述性需要留心上下文主语的变化,以动词为抓手进行判断。一些特殊字词,如“曰”“者”等,特殊句式,如对偶句、排比句等,特定称谓,如地名、官职名及人物姓名等,都可帮考生进行断句。文化常识题需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选项中出现的“本文中的意思”是否和语境一致。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具体做法依然是先读选项,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去比对文本,按照“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官位上、做了什么、结果是升还是降”的脉络,厘清传主的主要经历,分清相关人物的主要事迹,特别要注意张冠李戴、曲解词义、强加因果、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等典型问题。翻译题,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古代诗歌阅读,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题,做题时既要结合选择题的选项帮助你读懂诗(词),又不能过分依赖选项,须从题目、作者、注释、背景多个角度权衡分析,做到知人、知世、知题材、知情感,同时联系教材,以课本所学迁移联想,触类旁通。这一类题主要是考查概括分析情感、赏析表达技巧、鉴赏形象语言、理解分析相关评价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诗评”类题型,答题时要将评价的观点作为分析鉴赏的思路,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选材倾向于唐宋名家的非名作,考查题型越来越重视文本,所以,读懂诗歌、审好题干,知识迁移至关重要。
名句名篇默写,要注意语境及语境中的提示性因素,加强对背诵篇目的理解性记忆。对于一些通假字如“尊”“辩”等,难写字如“幽壑”“嫠妇”等词,易错字如“幽愁”“蛾眉”词要加以重视。
三、语言文字运用
近几年常见的测查点是修辞分析、句式选择、上下句逻辑衔接、词语选用、修改病句、标点符号使用、概括或压缩或下定义或提取关键信息等,这几类题型几乎涵盖了近两三年的考查。2022年可能会有新的测查形式,如即使已在考的修辞,会不会出现新考法?如句式选择就有长短之效、倒装之效、把字句和被字句、否定与肯定句互换等各种考查方式。除此数种之外,属于语用范畴的,还有书面语体与口语体变换、图文转换等形式会不会重回视野?总之,与前两年语用题相比,是否会有新形式,就看命题者所选的语段语境了。
四、写作
情境化写作是趋势,注意“任务导读”段,明确情境、身份、具体任务等,在作文时一一落实。实用性写作是主流,各种实用性文体的格式一定要熟练使用,如演讲稿、发言稿、书信、倡议书、辩论稿等。强调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在行文中体现辩证思维或批判性思维,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生活,聚焦热点话题,如天宫课堂、冬奥会的举办、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等热点新闻中所展现的科技、文化、民族自信、青年责任等时代价值需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