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瑞,他是无人不晓的“王大师”,拥有听音判断故障的“金耳朵”技能;在车间,他是定海神针,遇到疑难杂症,快找“王大师”是大家的一致选择。作为一名高级汽车装调工,王学勇自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多次在全国、省市技能赛事中获得大奖,获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江淮杰出工匠”“安徽工匠”等荣誉称号。不久前,他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2年全国“最美职工”荣誉称号,也是安徽省唯一获此荣誉的职工。
19年扎根一线 练就“金耳朵”
“OMODA 5上万个零件装配,我们必须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螺丝、每一根线都精准无误。”面对荣誉,王学勇很平静,最近一段时间,他一直忙于新品的试制,和团队在生产线上盯着工人装配整车。
出生于水网密布的无为,王学勇小时候似乎就已与汽车修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父亲以开摆渡船为业,经常自己维修发动机。王学勇耳濡目染,父亲每次修理时,让他搭把手,递些工具,他就觉得很是幸福。
2003年,王学勇从学校走向社会,选择了汽车行业,加入奇瑞公司。做底盘工段装配工2个月后,遇到了他的师傅——奇瑞另一位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小飞,挑选他进入装调小组。
在那里,王学勇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项技能,甚至把整辆车的上万个零件全部拆开,一个个零件地比对、排查。极佳的悟性加上刻苦的训练,让王学勇很快脱颖而出。
在整车质量问题解决、控制和售后问题中,王学勇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甚至练出了能够根据车辆运行异响“听声诊断”的“金耳朵”、能够迅速排查出隐藏问题的“火眼金睛”。
整车二厂高级经理王玉辉做过统计,王学勇先后攻克疑难问题321个,参与多款车型的新品试制。在奇瑞,人人都知道王学勇有神技,可在他自己看来,“无非就是钻进去了,做得多了,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熟能生巧”。
两赴海外立功劳 助力奇瑞逐梦海外
伴随着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王学勇还多次被派往奇瑞海外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支持,开展“疑难杂症”诊断和海外员工培训工作。
在奇瑞开拓海外市场之初,由于海外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没有完善,导致大量有问题的车辆滞留在生产现场不能及时交付客户,王学勇临危受命。他没有丝毫犹豫,只问了一句:“我什么时候出发?”
赶到海外工厂时,当地员工还有所顾虑,“总部就派了个这么年轻的人来,能解决吗?”很快,他就用精湛的技艺打消了所有人的怀疑。经过27天的努力,他累计解决600辆车上所有的疑难问题,受到公司领导一致好评。
“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王学勇看来,汽车装调工就像为汽车做检查和诊治的“外科医生”,需要耐心细致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在同事的记忆中,对于公司交派的任务,王学勇从没说过“不行”。2017年,王学勇再次受公司委托,远赴伊拉克市场,为新瑞虎3在伊拉克公司顺利生产保驾护航。他和当地“奇瑞人”一起经过四十多天的奋战,完成了生产线的工艺布置;并与伊拉克工程师共同完成了全部的现场作业文件,最终实现了新瑞虎3在伊拉克量产。此外,他还在工作之余,对当地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开展培训,确保新瑞虎3在伊拉克也能得到优质的售后服务。
用言传身教传承“工匠精神”
正如许小飞带给王学勇的传承,王学勇同样在传递着工匠精神,这一点,他的徒弟王恒深有体会。“他是个非常有耐心的人,毫无保留地教我们。”王恒跟随王学勇“学艺”已有5个年头,曾经他初出茅庐没有操作经验,通过“王大师”的言传身教,他渐渐地把工艺融汇到了实操中。
王学勇深知,企业员工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为此,他在2013年就成立了“调试线返工小组”,并担任培养汽车装调复合型高级技工人才主讲师。2016年,他带队备战全国第四届汽车装调工大赛,指导的四名学员分获一二三等奖。他本人被大赛组委会授予“金牌导师”称号。
2017年“调试线返工小组”升级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他被任命为技能大师工作带头人。多年来,工作室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400余名,其中高级工以上78人;先后带徒37人,徒弟齐金华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郑昆龙荣获“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王浩荣获“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0年他的工作室也被授予“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已累计申报12项专利,其中7项发明专利。
在此期间,王学勇还编写了大量的学习课件和工艺文件,其中《电路返工指导书》成功出版,填补了奇瑞汽车在电路维修和整车电路培训方面的教材空白缺陷。“我希望能和我的团队一起,成为中国最好的汽车产业工人,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口碑越来越响!”王学勇说:“工匠始终只是一个人,但是我想让我的团队‘工匠’变成一群人,看到徒弟能取得好成绩,我自己也很高兴。”(本版图片由奇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