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12个世界家庭医生日,我国的主题是“与家医相约、和健康相伴”。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上门服务、长期处方、双向转诊等举措,让居民获得实惠。“十四五”期间,将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35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5月19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各地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涌现出不少典型做法。随着这项制度的深入推进,家庭医生势必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在当前,家庭医生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亲民性不足。比如,当居民在家需要接受医疗服务、甚至遇到医疗难题时,能够主动寻求家庭医生帮助的人少之又少,家庭医生尚未深入人心。即使居民遇事能够想到家庭医生,对于他们能够提供多大帮助,心里也没有底。不排除有些家庭医生能够与居民打成一片,但居民“想不起”、认为“靠不住”等,仍是家庭医生面临的普遍烦恼。
更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现,对于家庭医生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展现自己的机遇。签约家庭医生作为基层医务人员,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遗憾的是,他们以家庭医生身份开展防疫和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少之又少,这实际上浪费了一次展现家庭医生形象、拉近家庭医生与居民距离的好机会。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持续提升,这一点不难实现,但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家庭,甚至走进居民的心里,还要做艰苦努力。无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怎么搭建,也不管家庭医生承担着哪些责任,其发展均离不开一个必然前提——家庭医生必须成为居民的熟人甚至朋友。家庭医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素养,而且还要有与居民同坐一条板凳、共拉一段家常的亲和力。唯有大幅提升亲民性,家庭医生才能真正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