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遇疫情:考生焦虑、担心是正常反应
专家答疑
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的几个“常识”
安徽首个临床科研门诊“开诊”
切不可“逢苦必吃” 科学“吃苦”才养生
下一篇4 2022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考遇疫情:考生焦虑、担心是正常反应

 

作为父母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传达一种信念,即这些问题都是可解决的,家人都可以站在背后支持你,才能成为孩子的定心丸。高考日益临近,各地疫情频发。面对双重压力,出现焦虑、烦躁甚至失眠时,高考考生如何科学应对?考生家长怎样给孩子支持?我们来听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医生王鹏翀怎么说。 ■ 据《新京报》

高考本身就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再加上疫情的原因,考生会出现认知、情绪、行为、躯体等层面的不适应状态,如认为自己高考会失败,出现退缩的想法;焦虑、担心、害怕、恐惧等;回避社交、自我封闭;头晕恶心、食欲减退、胸闷心悸等。

遇到这些情况,考生应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反应。焦虑紧张是在这种环境之下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极力地想摆脱这种情绪,会适得其反,增加自身的压力。同时,考生还应认识到,出现这种情绪,绝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出现这种情绪是可以被理解的。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情绪已经给他带来非常痛苦的体验,无法自行调节和摆脱,睡眠、情绪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到学习,完全无法投入学习中,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两周以上,需要请专业人员介入干预。

做好三个方面自我照顾

●情绪监测

高考备考是一个持久战,不可能时刻要求自己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否则很容易耗竭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小时或45分钟,就要停下来,给自己几分钟的时间去评估一下自己的状态。

●信息监测

过分关注疫情信息,可能会增加心理的不确定性。考生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了解所在社区、地区的疫情情况,疫情相关政策,做好信息的管理,可以避免这些信息给自己带来不确定性和焦虑情绪。

●身体照顾

睡眠是帮助身体“充电”的最好方法,固定起床时间,保证好睡眠的节律。可以通过洗个热水澡、慢走、有节奏地呼吸等方式缓解疲劳压力。

休息时可进行三类活动

●保持沟通

通过和同学、老师、家长沟通和交流,让自己认识到不是一个人在面对高考。

●表达性活动

通过活动让情感流动起来,如随手涂鸦、写日记、听音乐等,都可以疏解情绪。

●适当运动

简单、不剧烈的运动也是很好的休息方式,如跑步、打羽毛球等。

家长做好三类后勤保障

●鼓励孩子表达紧张情绪

鼓励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向家长表达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允许孩子有焦虑、紧张的情绪。鼓励孩子去表达,帮助他们减轻情感包袱。

●鼓励孩子带着焦虑做事

鼓励孩子学会带着焦虑去学习和生活。人生中的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带着焦虑去完成的,机会去培养孩子带着情绪做事情的能力,可以去提高他们抗焦虑的情绪耐受能力。

●父母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焦虑情绪是会传染的。作为父母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传达一种信念,即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家人都可以站在背后支持你,才能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