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多千篇一律,乡村,却各有各的不同。
中国城市,一样的水泥森林,一样的红绿灯和中餐馆。中国乡村,不一样的河流和山脊,不一样的老人和孩子。
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名字,每一座山川都有它的记忆。中国乡村,大多是未经雕琢的水墨画卷,让生于此长于此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新时代新征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皖”美乡村,请看宏村。
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民间故宫”,宏村其实在多年以前,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了。这个200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徽州古村落,这些年,又悄然发生着哪些变化?
从普通游客的角度看宏村,是一幅美丽画卷;从学者的角度看宏村,是一座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从体验者的角度看宏村,有各种业态和赛事可以参与其中;而从一个爱慕者的角度看宏村,这里是一种美学和生活方式。
黄洁,徽黄京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是宏村旅游开发刚起步时的第一批导游,谈起宏村,没有人比她更了解了。1998年,她刚进宏村参加工作,如今在这里已经24年了。在20世纪末,宏村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普通皖南村落,村民们过着传统的务农生活,养鸡、喂猪、种地,参与旅游业的村民,只是其中的极少数。当她骑着自己的木兰摩托车出现在村里时,当地人投来的是羡慕的眼光,而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老房子都非常破旧,面临着倒塌的风险。
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1986年,宏村开发旅游,只有承志堂是收门票的,一位老人家坐在门口收费,2毛钱。宏村旅游发展迎来转机是在1997年,北京中坤集团的引入,合理规划开发,1998年,门票是20元,如今,宏村整体门票是104元。
重要的是人,宏村从旅游开发初期一直到现在,从未要求村民搬出去,而是希望原住民和村落共生共荣。在这一点上,美国学者那仲良对宏村有着深深的误解。他对中国古民居非常感兴趣,曾在1987年去过宏村,他说 :“那是我在中国去过的第一个需要购买门票的村庄,尽管当时几乎没有游客,但当地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开发旅游业了,很快村民被要求搬出去,由企业管理运营这个村庄。后来住在村子里的人,其实都不是本地居民。”
据黄洁介绍,如今村中七、八成居民仍是原住民。从最初走旅游道路时村民们的观望和犹豫,到分红的日渐增多,再到吸引外来人口的加入营商,本地村民在周边(宏村镇)开起了民宿、饭店,经营手工艺品、农产品等。对于生于此长于此的人来说,家乡真正成了精神和财富的双重依托。
从当初的“拿着金饭碗讨饭”,到如今的文化变现,让村民真正自信起来,不过也就二十年的时间。
很多游客对宏村的概念比较模糊,因为有宏村镇,也有宏村。整个镇里面,不仅包含宏村景区,还有沿途的塔川、木坑、卢村、屏山……从空间的维度看,这一路的宝藏可以让游客在黟县久留;从时间的角度看,各种民俗活动、实景演出、赛事等等,让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来宏村,看水系、书院、徽州老宅,同样也可以打卡民宿、体验剪纸、布艺,咖啡馆和酒吧也同样具备。这让宏村兼备古老与现代、开放与包容、宁静与喧闹。如寻觅安静,就去宏村后面的雷岗山,以及老中学里有被称作“最孤独的店”。甚至可以说这里适合所有人,宏村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你来此追寻些什么。
首先看水系,说起今日打卡最多的月沼、南湖等,不得不说“巾帼丈夫”胡重,她被誉为宏村水系的总设计师。她曾跑遍宏村各处的山脉河流,经过“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后绘制出了宏村周边的山川地势图,制定出了扩大宏村基址以及进行村落的全面水系规划,即“引西溪以凿圳绕村屋,其长川沟形九曲,流经十弯坎”后,进入人工池塘实现水系循环,才得以让后人家家门口有活水。如今,村民们仍会遵照胡重的祖训,到了冬季的时候就会清淤,把水系修复好。
其次看徽州三雕,其中木雕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清末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承志堂,“渔樵耕读”“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客图”“董卓进京”“长板坡”“三英战吕布”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神情。石雕可以看前院右侧的“四喜登梅”,前厅横梁上雕有一幅“唐肃宗宴官”图,共有36个人物,琴棋书画,在这幅图的左下角,还有一个理发匠在给官员掏耳朵。黄洁介绍,1989年汪曾祺回乡的时候,曾来宏村看过承志堂,他说,这个掏耳朵的人,叫做“待招”。
如果你去宏村,不可错过的美味有刀板香炖春笋、家常蕨菜。徽州人关于吃,讲究“不时不食”,特定的季节吃特定的美食。黟县五黑、蟹壳黄烧饼、阿毛豆腐……样样都是出了产区就不是那个味的地道美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赏百花,秋看枫叶;夏季的夜晚,提着灯笼在小巷闲逛;年边的时候,家家户户则忙着打年糕、写春联、闹花灯。清晨有薄雾,傍晚有炊烟,夜间则在月沼边看星空……这样的生活,当下即是最好,日日皆是好日。 (本版部分图片由黟县宣传部及徽黄京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