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趁着周末,北京朝阳居民闻珺来到附近一家大型超市,专程为3岁的儿子购物——短短半个小时,她的购物篮中已经堆满了各种食品,包括意面、酱油、奶酪等,这些食品的外包装上无不标注着“儿童”俩字,有的还在显著位置印着“无添加剂”等字样。食品打上“儿童”标签,就一定安全了吗?(4月18日《法治日报》)
眼下,在各大商场、超市里,儿童食品专柜随处可见,专柜里的各种儿童食品琳琅满目,包括儿童牛奶、儿童面条、儿童酱油、儿童水饺、儿童芝麻酱等等,可谓应有尽有,而且很受年轻父母的青睐。
为何儿童食品会受到年轻父母的“追捧”呢?笔者以为,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商家对儿童食品夸大宣传使然。商家在对儿童食品的宣传和推销上,采取夸大、吹嘘的方式,故意夸大儿童食品的营养价值,从而吸引年轻父母的眼球,吸引他们“慷慨”购买。二是年轻父母对儿童食品存在过度“依赖”。许多年轻父母在孩子一出生时就开始以儿童食品为“主食”,而把日常生活中的大米、粗粮等主打食品置之一边,这无形之中使得儿童食品市场更加火爆。
但据食品专家分析,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儿童食品并无什么特别,在营养成分和配料上几乎与成人食品“毫无差异”,但在价格上儿童食品却往往要高出成人食品一两倍甚至十多倍。
要防止消费者被打着“儿童”标签的食品忽悠,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食安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儿童食品”标准体系,提高准入门槛,引导“儿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规范到规范中发展。另一方面,食安部门要加大对儿童食品知识的普及力度,多渠道加强对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让家长理性挑选真正适合孩子食用的食品。同时,还需提高消费者的科学素养,引导消费者学会理性消费,切莫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而盲目购买打着“儿童”标签的食品,不仅被收割了“智商税”,而且又不利于儿童的饮食健康。
当然,市场监管、消保委等监管职能部门也应加强监管执法,坚决打击打着“儿童”标签的食品忽悠消费者的不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