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近期多地陆续发生省外新冠肺炎疫情关联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4月6日,记者获悉,安徽疾控提醒,居民在防控新冠肺炎的同时,仍需警惕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布鲁氏菌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1~2岁婴幼儿。手足口病在4~7月高发。
防控建议:减少外出,做好健康监测。加强传染病监测措施。注重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积极接种疫苗,建议6月龄~5岁儿童按程序完成接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一种由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省发热伴的流行季节为4~10月份,人群普遍易感,以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农民或从事野外作业的人群为主。
防控建议:加强个人防护,野外劳作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和胶鞋,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避免长时间坐卧草地,以降低蜱虫叮咬的几率。科学应对蜱虫叮咬,若蜱虫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蜱虫,切勿生拉硬拽,避免蜱虫头部残留体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及时就诊,有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和吸入被污染的飞沫等途径传播,临床特点为发热、多汗、乏力、全身不适、消瘦、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俗称懒汉病。
防控建议:从事畜牧业的人群进行牛羊接生、屠宰、清理圈舍和加工皮毛等工作时,需佩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靴子等个人防护用品。坚决不买、不吃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肉。凡有牛羊接触史并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经过全程足量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如不及时治疗,容易转为不易治愈的慢性布病。
新冠肺炎
目前,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多点散发和点状暴发并存的态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压力持续存在,广大居民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防控建议:非必要不出行,减少出行、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确有特殊原因需要出行的,应提前了解目的地防疫政策,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报备,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关注疫情动态,做好健康监测,一旦自己和家人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请规范佩戴好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注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或可疑暴露史,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到没有资质的诊所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注重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使用公筷公勺。积极接种疫苗及加强针,没有接种禁忌的居民请尽早接种疫苗及加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