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天气转暖,蛰伏一冬的各种动植物开始萌动,迎来钓泥鳅好时节。泥鳅生命力旺盛,适应能力强。泥鳅肉质细嫩,肥而不腻,高蛋白低脂肪,被誉为水中人参。红烧、清炖、干蒸,烹饪方法简单,地方传统名菜泥鳅下挂面和泥鳅钻豆腐更是老少咸宜,鲜美可口,补肾益气,是佐餐佳品。有农村生活经历的男人都有过捉泥鳅经历,网赶、笼装、针刮,最简单实用的是用卡(qia)棍钓。
下午学校上两节课,坐在教室里心有时还挂念着穿卡棍。放学,赶紧收拾书包飞快往家跑。放下书包,抱出卡棍,端出放蚯蚓的铁皮罐头盒,放到门前的场地上,两三个小伙伴席地围坐开始“穿卡”。将蚯蚓慢慢穿到卡尖上,掐去多余部分,留下适当的长度,不能让卡尖露出,否则,狡猾的小家伙识破其中危险,再不会吞食诱饵。这是一项耐心细致的技术活,直接影响钓泥鳅效果。手忙着,嘴也没有闲,交流一些逸闻趣事和钓泥鳅心得,每人准备一百多根卡棍,一个小时左右穿卡就绪。
傍晚开始下卡棍,挎着装满卡棍的竹篮赤脚从家出发,到水边,捋衣袖卷起裤管,遇到水深处,干脆光腚跳下去,因为荒野基本没有行人。小心翼翼地把绕在卡棍上的线放松,间距两米左右插一根,泥鳅较多的水面插密些,从水田、河沟到水塘,下完所有卡棍要跑好几里路,有时还跑到附近村庄去下,如果邻村有人钓泥鳅,不能侵入他们领地,避免产生纠纷。选择水面至关重要,水至清则无鱼,浅而肥沃的水面泥鳅多而肥大,水太深,卡棍插下去不露头,第二天早晨起卡时很难找到。水面下杂草不能太多,钓到的泥鳅在挣扎过程中会和水草纠缠一起给起卡带来麻烦。
冬闲水田多数离村庄较远且在低洼人迹罕至处,听传言邻村有孩子下卡棍时淹死,少年岁月胆小怕事,常常心存恐惧,尤其在月色朦胧的夜晚路过坟地附近,毛骨悚然。下卡棍时不愿与多人结伴而行,仅闻周围蛙鸣和自己迈腿时搅动的水声,偶尔听到青蛙噗通跳水声也会吓得胆战心惊,有时故意大声说话或用咳嗽为自己壮胆。晨曦微露,起卡棍开始,如遇夜里寒流来袭,春寒料峭,水面结一层薄冰,起卡棍过程真是痛并快乐着。两条腿冻得像红萝卜般失去知觉,机械地迈着步,脚底下被硌得唯有龇牙咧嘴,上身虽然穿着棉坎肩,浑身上下仍冻得直打哆嗦。提起卡棍,吊着活蹦乱跳的泥鳅,寒冷和疼痛已丢到九霄云外。泥鳅卖不完留下改善家里伙食,也可把部分腌起来晒干,留到农忙季,加点红辣椒蒸出来,使饭碗里有点荤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