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节气,天地阴阳变化极大,一则昼夜平分,二则寒暑平分。春分过后,各地气温也会快速回升。春分,是春气最盛的时候。春气生发,在体合肝,所以春分时也是人体肝气最盛的时候。春分养生要格外注意哪些呢?本期健康周刊从春分起居、春分着装、春分饮食、春分习俗等多角度集纳了专家的养生建议,帮助大家尽快适应季节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收获健康平安。
春分起居
春意盎然之时,万物本呈生机勃勃之象,但是入春之后人们反而容易困倦、头晕、嗜睡,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解决春困的办法就是起居有常,保证规律的作息。
一般来说,春季养生在睡眠上要适当保持“晚睡早起”的习惯。晚睡指晚上9点左右入睡,早起是指太阳升起的时候起床,有利于气机的生发。早起以后,可以在庭院或者小区里面缓慢地、悠闲地散步,以舒缓身体。中午,为缓解春困,可适当午睡一会儿。需要注意的是,晚睡不是越晚越好,最晚要在晚上11点前入睡,否则第二天容易双目赤红,肝火上升。总之,优质的睡眠是阴,适量的运动是阳,如此阴阳互补,则可阴阳调和。
春分着装
春分之时,依旧春寒时作,气候变化多端,平时仍需注意防寒保暖,防止风寒侵袭。尤其是春分期间天地阳气尚不充沛,人体阳气也尚未健旺,常人受凉伤风也易出现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体虚之人更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可以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春分运动
俗语说:“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有不少多发病,如高血压、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要预防这些疾病、增强免疫力,应多到户外锻炼身体,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为首选。
太过剧烈的体育锻炼不但有可能损伤肌肉、韧带、关节等,也有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尤其是长期不进行锻炼、突然进行剧烈运动的人。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适当的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但锻炼时间太久、强度过大反而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
此外,春分后天气日渐暖和,可以适当多晒太阳,以助阳气生发。
晨起伸懒腰:之所以提倡晨起伸懒腰,是因为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松软懈怠,气血周流缓慢,故方醒之时,总觉懒散而无力。此时伸懒腰并配以深吸深呼,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
平时多梳头:春分时节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处于升发状态,毛孔舒展,代谢旺盛。梳头可以刺激头部诸多经穴,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疏通经络气血。
日常多搓鼻:俗语说“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是过敏高发季节。日常搓搓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的迎香穴,有利于防止哮喘、鼻炎等旧病复发。
外出放风筝:放风筝是一项很好的调和全身的运动,风筝升到高空后,不仅需要全身用力去掌控方向,眼睛也要一直仰视、远望风筝,有调整眼部肌肉的作用,从而消除眼睛疲劳。
春分饮食
古人认为“春分者,阴阳相半,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时节,饮食调理应以温和为度,寒热相配,荤素相搭。此外,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少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春分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 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春分食谱
从春分这一天开始,白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饮食调养上要注意保持阴阳平衡,现推荐几款春分养生食谱。
1.山药核桃羹
材料:核桃仁15克,山药20克,冰糖少许。
做法:将核桃仁炒香,同山药共研成细粉,将适量水加入锅内,水烧开后,将核桃仁与山药粉、冰糖加入,不断搅拌,待成浆糊状,即成。
功效:有健脾除湿、固肾止遗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大便燥结者。
2.山药芡实扁豆排骨汤
材料:怀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后备用,芡实、黄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利湿、滋肾益精的功效,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3.清炒马齿苋
材料:马齿苋、花生油、盐、姜、大蒜、香油。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切段,在锅内焯后捞出,沥干水分,蒜子、姜切末。锅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马齿苋,加盐翻炒均匀,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散血凉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