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族”需要更多善意的呵护
保持心态年轻的好习惯 愿你每一天都活出精彩
只要还在路上 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对电子烟加码监管系保护健康应有之举
如实配合流调,是每个人的义务
下一篇4 2022年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漂族”需要更多善意的呵护

■  木须虫
远方呼唤 王恒/漫画
 

为照顾孙儿孙女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银发族被网民们称为“老漂族”。他们为帮助子女分担育儿压力,不得不在暮年远离故土,努力融入新生活圈子。他们好像比退休前更忙了,与子女的关系也时常因育儿产生隔阂。离不开又过不好的“老漂族”,如何走出困境?(3月13日《半月谈》)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老漂族”,既有子女生存艰辛的原因,更有传统人伦里不舍的亲情。老人来到子女身边,不仅分担了子女照顾孙辈的压力,还让自己的晚年充满了情感寄托,相比“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现象,它让一家三代可以团聚在一起,有利于代际关系优化,一定意义来说,这也是城市化背景之下,弥合传统亲情、缩小地域隔阂的有效途径。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前些年,一项相关的专项调查显示,“社交圈子窄,会孤独寂寞”“医保、社保不便利”“与子女生活习惯不同,容易产生矛盾”“子女条件有限,老人被动分居”等,是“老漂族”面临的普遍现实问题,即如何融入子女家庭以及子女所在城市“两难”问题。

解决这些难题,理性来说,还是心理上适应与接纳相互协调的过程,最终实现老人异地生活的“融入”。一方面,随迁的老人应当抱着一种更开放、更乐观的心态,主动地去适应新城市新环境。另一方面,老人选择“老年漂”,是基于家庭亲情对城市生存压力的缓解,他们的到来应该也是城市和谐的一部分,需要城市释放更多善意的温暖,支持与鼓励他们融入城市,帮助他们成为城市大家庭的一员。

首先,子女要学会把父母当成“父母”而非“保姆”,工作再忙,也应多抽时间和父母交流,多理解他们的辛劳付出,鼓励和带动老人走出家的禁锢,参与城市生活;其次,政策层面应当健全保障、福利制度,进一步打通公共服务区域壁垒,实现更广泛更全面的“跨省通办”,降低“老漂族”随迁生活成本;第三,城市也应该相应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将随迁老人纳入社区服务范畴,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创造融入城市宽松温暖的环境。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