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烂尾楼”是城市内的一道伤疤,对城市形象有着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治理这些“伤疤”?全国人大代表闪亚彬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具体建议。
“‘烂尾楼’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还是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条断裂,工程未完工,开发商却拿不出钱来了,银行方面也不愿继续放贷,而项目又无法转让给其他投资人,最终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烂尾楼’。”闪亚彬在调研中发现,对于那些趴在城市中心的“烂尾楼”,地方政府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力度仍稍显不足。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烂尾楼’问题,还需由国家层面出台相应政策,形成自上而下、层层监管的治理格局。”为此,闪亚彬建议,成立由国土、住建、城管、司法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组,形成由政府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凝聚清理整治“烂尾楼”工作合力。同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对各地现存所有“烂尾楼”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组织相关部门及有关开发企业梳理分析“烂尾楼”形成原因,以便整治工作“对症下药”。
“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烂尾楼’整治办法及工作方案,并加快清理整治进度。”他还建议,将“烂尾楼”清理整治进度纳入到考核地方政府的一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