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城来合肥
童年的柳笛
春来地气暖
下一篇4 2022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吉城来合肥

■ 安徽合肥 刘政屏
 

1908年2月19日,是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的正月十八,江苏东台学者吉城接到一封来自合肥的书信,写信人是李国松、李国筠和张子开(张文运)。吉城(1867-1928),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经史学家、教育学家、诗人、书法家、文博收藏家,光绪三十三年(1907)受淮扬海兵备道加按察使衔蒯光典之聘赴南京,先后担任蒯氏家塾教师和南京上江公学教师,由此结交了刘访渠、张子开、张琴襄等多位安徽及合肥文化名人,与蒯光典、缪荃孙、李审言等苏皖学者共同组建了国文研究会。

李国松、李国筠是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的孙子,据称,为筹办庐州府中学堂,李国松捐资数万,而合肥大儒张子开应该也是在李国松的一再劝说下,出任首任学监。李国松、李国筠和张子开的信不长,寒暄之后,直奔主题:请吉城先生立刻启程,到庐州府中学堂教授国文和历史。

1907年初冬时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李国松、李国筠和张子开三人正式开始运作庐州府中学堂。办学自然就需要老师,尤其是有学养和声誉的好老师,于是他们通过各种关系在省内外寻找合适的老师,吉城便是他们选定老师中的一位。吉城虽然答应庐州府中学堂任教,但还是有顾虑,东台在苏北,如果要来合肥,需要水路陆路反复交替,很不方便。为此,李国松他们在来信里说,已经委托芜湖的朋友在吉城转乘时予以接待和安排。

李国松他们的诚意让吉城不再犹豫,第二天便开始“检理行装”,第三天(正月二十,2月22日)“拜别母亲,附轮舟南行”。查了一下,吉城1867年出生,动身来合肥那一年,他41岁。22日当天晚上到达泰州,第二天到达镇江。吉城家族世居镇江丹徙,伯祖父和祖父为避战乱迁徙苏北。吉城大哥吉均在镇江开设经营南北货的“吉盈丰”商号,因此吉城在镇江有不少朋友。此时大哥去南京办事还没有回来,专程从合肥迎接他的人也还没到,吉城正好趁着几天空闲会会朋友,四处转转,也算的是休闲几日。让吉城高兴的是,他居然在轮船上遇到两个熟人:学友张锡恭、钱同寿。

张锡恭是江苏松江人,光绪十四年江南乡试举人,光绪三十三年在南京蒯光典的家塾“课其二子”,与蒯光典、吉城等苏皖学者共同组建了国文研究会,同年底赴北京任礼学馆纂修。此时他是过完春节再去北京。钱同寿也是江苏松江人,光绪二十年江南乡试举人,此次他是去安庆安徽大学任教。邂逅老友,自然“喜出意外”,寂寞的旅途因此充实而放松。次日(3月1日)早晨吉城到达芜湖,受到李国松等人的朋友陈香岩的热情接待,当晚陈香岩在留春园招待吉城。据说留春园系清乾隆年间芜湖知县陈圣修所筑,在吉城的印象里,此园“面湖对山,林木疏朗”。因为当时正下着大雪,“寒不可当”,但吉城认为,如果“盛夏于此避暑定复佳也”。

正月二十(2月22日)出发,二月初二(3月4日)到达,除去在镇江的5天,吉城这一路走了7天,风雨交加、舟车劳顿,真是很辛苦。即便是后来往返的路途上加快节奏,日夜兼程,至少也要5天的时间。写到这儿,我忽然想到:现在从东台到合肥需要多长时间?查了一下,最快的高铁转动车,包括转车时的半小时,一共只需要3个半小时。如此之大的时间差距,居然让我一时无语,时间与距离的长与短,获得与失去,一时半会儿还真是理不出个所以然。收拢思绪,继续说100多年前的故事。

风尘仆仆到达合肥的吉城,当晚受到李国松、李国筠和张子开的热情接待。可以想象,一位他们看中的老师终于来到合肥,李氏兄弟和张子开先生心里是何等的欣慰。3月5日,李国松再次去看吉城,并送他一套《集虚草堂丛书》。相关资料显示,此书是李国松主编刻印的,其甲辑九种七十卷,竹纸,四函二十四册。“光绪甲辰(1904)正月开雕,丙午(1906)十月讫工”。李国松送给吉城的应该就是甲辑。

3月12日,“诸生集齐,行开学礼。”13日,正式授课。吉城由此正式做起了庐州府中学堂的老师。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