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好书榜,助你看书选书
2022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月度好书榜,助你看书选书

 

每月中旬,《中华读书报》都会遴选一份书单。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别。望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中国印刷史新论》

艾俊川 著

中华书局2022年1月第一版

我国雕版印刷最早起源于初唐吗?为什么说“铜版”一词义同“监本”,仅是一个标榜“定本”的修饰性词语?传统活字印刷为何未能取代雕版?当西方石印和铅印技术于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传统印刷术为何毫无招架之力?在诸多问题上,本书都有新的论述,值得重视。

《缺席的岛屿故事:从头开始说台湾》

杨渡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1月第一版

随着八千三百年前的“南岛人”遗骨于2011年在福建马祖岛旁的亮岛出土,考古人类学者张光直关于“南岛语系”源自中国大陆的理论得以证实,进一步确证了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联,也是这本台湾地方史讲述的起点。全书文本基于史实,又包含作者的见闻与思考,加上配在书中的多幅注释确切的历史照片,让宝岛台湾的历史以资料性、可读性兼顾的方式不再“缺席”。

《无极形》

[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著,方柏林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绵延数年的巴以冲突是区域性冲突,但其对世界的影响远超地域性,更是冲击、改变了与之相关的人们的命运,爱尔兰作家科伦·麦凯恩的这部长篇小说即以此为时空背景,用1001个篇幅不一的章节进行编排,将真实人物和事件、图片与虚构相结合。书中讲述了来自巴以两方的两位在冲突中痛失爱女的父亲在面对暴力、仇恨、亲人死亡时的痛苦、愤怒、理性、悲悯。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李怀印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

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革命和现代化宏大叙事式微之后,人们转而选择更加具体、细小、局部的题目开展研究,虽然成果颇多,却难免“碎片化”之讥。本书是一次勇敢的“回归”,试图“挑战”现代中国如何形成这一“宏大问题”,颇为引人瞩目。作者选择地缘战略、财政构造和政治认同这三个要素形成分析框架;将中国的现代转型置于世界史的视角下加以认识;贯通从清代早期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展开论述……无论方法还是观点,新意迭出,令人印象深刻。

《清帝国之乱: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之役》

[美]明恩溥 著,郭大松、刘本森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明恩溥系美国公理会传教士,1872年至1926年,在华生活五十余年,因所著《中国人的气质》而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本书是他在义和团运动结束不久的1901年完成的。在1900年北京外国公使馆区被围攻期间,他参与了防卫活动。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他在书中披露了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发展和各国公使馆被围攻的若干细节。虽然立场、观点颇多我们不能接受处,但本书的史料价值值得重视。

《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美]埃丽卡·拉帕波特 著,宋世锋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月第一版

多年来,围绕一种商品而写的全球史著作出版了很多,其中以茶叶为主角的著作就有不少,本书是这一学术谱系中有颇多开掘的一项研究。作者从茶叶全球化的过程来观照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和本质,关注塑造“茶叶帝国”的诸种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性别文化、民族主义等都曾发挥作用),以及种植者和销售商通过广告和政治游说开拓市场所形成的商业模式……深细的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启发。

《本巴》

刘亮程 著

译林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

作家刘亮程的小说与其散文的写实、含蓄、田园韵味相比,更为自由、诗意,并具超现实色彩,这部长篇新作也是如此。这部作品的题材来自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这样的写作背景某种意义上是莫大的挑战。作者以天马行空的虚构想象与鲜明的个人风格,将史诗质感、传奇气质和民族元素融为一体,讲述了这个久远古老的传奇。

《压裂的底层》

[美]伊丽莎·格里斯沃尔德 著,曾小楚 译

文汇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

所谓“压裂法”,是指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的天然气开采方法,这让这片地下蕴藏着丰富能源的土地创造大量财富,也带来了财富分配、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本书主人公斯泰茜·黑尼是生活在这个地区(华盛顿县)的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从事护士工作。她将自家农场租给天然气公司是为了改善一家人生活状况,未料却被随之而来的环境危机所笼罩,为此她聘请律师调查取证,踏上维护权益、与资本方“搏斗”的艰难、漫长的诉讼之路。

《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巫鸿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年1月第一版

本书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观照莫高窟: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站在山崖前,想象映入当年的朝拜者眼帘的,是零星窟室还是连成一片的飞檐栈道,等等;进入洞窟,感受其由建筑、雕塑和壁画构成的内部空间;进而聚焦壁画,揣摩它们与建筑、雕塑的空间关系;最后,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读解画作的空间叙事。美术史家巫鸿先生在敦煌研究领域奉献的这本专著,在方法、见解等方面都予人以启发。

《美国高等教育史:学习与文化,从学院建立到二战》

[美]罗杰·L.盖格 著 葛玉梅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

本书以时间为序,在八百页的篇幅(中译本)中,讲述了从1636年哈佛学院创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作者认为,文化传统及其演变、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人们谋求重要职业的门槛、追求知识进步是塑造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大动力。对专业研究者而言,这是一部可以信赖、资料丰富的教育史著;对一般读者,本书则是关于教育和大学问题颇具参考价值的他山之石。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