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东数西算”,“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通俗地讲,即把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可以理解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工程。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文件,同意在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 等8地启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同时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多名数据中心业内人士表示,东数西算的影响是长期的,会加大西部数据中心布局和利用率,也将直接拉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投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负责人指出:“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多名数据中心业内人士认为,东数西算的影响是长期的, 未来会加大西部数据中心布局和利用率。
根据国家规划目标,到“十四五”末,东部数据中心总量占比由60%下降至50%左右,西部数据中心占比由10%上升至25%左右。
相比东部,西部的优势在于辽阔的土地以及光伏水电等低碳新能源。在中西部的数据中心可以依托中西部廉价能源供给。此外,将国家数据中心布置在西部地区,除了考虑到其能源、气候等环境之外,促进东西均衡发展,无疑是更深层的考虑。随着东数西算、西部大开发、国内大循环等战略的推进,未来东西差距还有望进一步收缩。
芜湖被国家委以重任
在关于长三角地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方案里,芜湖将承担重要角色:未来,芜湖要设立数据中心集群,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一道,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国家算力枢纽(以下简称“长三角枢纽”)。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同意长三角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中,芜湖多次出现,成为长三角枢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复函要求“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其中,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为芜湖市鸠江区、弋江区、无为市。”
为什么将设立芜湖数据中心集群 纳入长三角枢纽建设规划?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芜湖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覆盖范围,是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对南京、镇江、扬州、湖州、合肥、马鞍山等长三角中西部地区辐射作用明显。
二是统筹推进有力。芜湖作为都市圈内跨长江两岸的城市,既服务长江以南地区,与浙北和一体化示范区衔接,又服务苏北和中部等长江以北地区。
三是配套资源丰富。芜湖作为跨江城市,水资源丰富,可以高效满足数据中心集群用水需求。同时毗邻华东电网负荷中心,设有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可再生能源相对丰富。
东数西算,影响有多大
众所周知,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生的海量数据对算力需求愈发迫切。
然而,土地、人工成本较高,能源及电力需求紧张,早已对数据中心的发展形成了直接制约。
与东部不同, 西部地区 地广人稀,空间广阔、气候适宜,风光水煤等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无论是电力成本还是土地、人力成本都远低于东部。
因此,“东数西算”,将算力资源向西部地区倾斜和分配,正是全国一盘棋思维的体现。相比于提升算力效率,更重要的是 通过战略腾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东数西算,最直接的当属正是拉动西部地区的新基建投资。据测算,“十四五”期间,“东数西算”每年将新增4000亿元以上相关投资。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当数据中心向西部集聚之时,与数据相关的数字经济等产业也就有了萌芽乃至发展壮大的可能。
根据业内人士预计,“东数西算”启动后,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杠杆效应达到1:8。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目前,以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正在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底座。
东数西算,哪些地区最受益
目前,我国布局了8大国家算力枢纽、10大数据中心。
10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均位居8大枢纽之内:
京津冀(1个):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
长三角(2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芜湖数据中心集群;
大湾区(1个):韶关集群;
成渝(2个):天府数据中心集群、重庆数据中心集群;
贵州(1个):贵安集群;
内蒙古(1个):和林格尔集群;
甘肃(1个):庆阳集群;
宁夏(1个):中卫集群。
可见,8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除了覆盖4大国家级城市群之外,还囊括了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4个西部省份,可视为东西协调发展的体现。
在4大国家级城市群内,河北张家口、安徽芜湖、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上海青浦、广东韶关、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地被点名,这些地区有望成为数字新基建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