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化符号看厚重历史
回顾与展望
尽在方田着意栽
3上一篇 2022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尽在方田着意栽
——周根苗老师和他的作品
■ 安徽合肥 刘文华
 

周根苗通过勤奋学习,从一个钢铁厂的临时工走上了《合钢报》的记者、编辑岗位,1979年,参与《安徽青年报》的复刊工作,辛勤耕耘14个春秋,先后任副刊部主任、副总编,与同仁们一道将这张报纸办得风生水起。

1992年周老师调入安徽日报社,参与《新安晚报》的创办工作,担任第一副总编。自1993年8月起,他又先后主持安徽日报社文体部工作,担任文艺(休闲周刊)部主任,领衔创办了《安徽日报周末特刊》(后改为《休闲周刊》),穷源竟委,集思广益,活跃党报副刊和大众百姓的文化生活,和“黄山” 副刊都受到读者的喜爱。后来他虽担任了社编委、高级记者组组长、新闻总监,仍始终奋战在新闻和副刊采编一线。

周老师始终重视副刊编辑工作,重视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培养。他的《副刊杂咏》抒发了对副刊的热爱之情:“白纸文思费剪裁,探赜索隐兴悠哉。百国风云万家事,尽在方田着意栽。”他在《往事铭心》一文中深情地回忆:“直到今天,在我并不宽敞的居室里,仍堆着几个纸箱填装的数以千计的信函。”这是当年他与广大读者、作者交流的鲜明见证。他兼任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时,积极推动副刊的改革创新。

在《安徽青年报》任职时,周老师用心着力打造《风华》副刊,创设了《湛蓝的星空》专栏,扶持培养了大批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笔者有幸忝列“湛蓝的星空”中,深感荣幸,深受鼓舞。 “簇簇花团拥楼台,天光山色任君裁,幽微大风引颈看,方田苦耕兴悠哉”(《酬答淮上同仁》),周根苗老师工作之余辛勤笔耕,他有300多万字的作品发表,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热恋狂潮》,诗集《远行杂赋》,杂文集《世情碎说》,散文集《岁月履痕》等,不仅是著名编辑家、新闻工作者,还是著名作家。

他关注时代,着力描写现实生活,反映当代的世态人情。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他热情地为改革开放时代及其改革者探索者纵笔放歌;作为一个作家,他凭着自己的良知,正视社会和人性中存在的问题,作品中不仅细致描摹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会现象,还深入剖析人心世相,针砭时弊。

他著的《热恋狂潮》是本幽默讽刺小说集,深入揭露批评了改革开放时期的诸多不良现象和风气,如《灾变》揭露了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的不道德行为,《醉乡迷津》批评了造谣中伤、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喜剧结局》讽刺了某些掌权者对号入座的霸道,《屠龙之技》讽刺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的行径。他注重把讽刺与幽默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小说故事和人物形象显得生动有趣,而且使得讽刺表现委婉而非尖酸刻薄,表现出讽刺的善意,是善意的讽喻。这种创作态度和写作风格,体现了作者为人温和宽厚的性格和姿态。当然,他坚持对那些歪风邪气产生的根源深入拷问,如在《福兮祸所依》中,面对好人遭遇非难现实,发出“谁是肇事者”之问,振聋发聩。

他的随笔杂文集《世情碎语》,以一个报人的敏锐,感到改革开放时代 “由方方面面齐心协心演奏的加快发展的强大主旋律里,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注重对那些“不和谐的杂音”观察和思考。

周根苗老师作为一个报人,他积极聚焦时代的变化和进步,热情地讴歌改革开放,写出了大量的优秀的通讯报道、特写和散文、报告文学,如《南行摭拾——闽粤琼见闻》热情地报道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沿海地区“不拘一格降人才”“广厦如林千万景”“绵绣农野数华南”的崭新面貌。他的散文更多的是描绘赞美祖国大地壮美的山川和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诗集《远行杂赋》虽不少人生感怀、历史与风物吟咏,但更多的是对祖国和改革开放大时代的由衷歌唱。周根苗老师富有人文情怀,因而文章见心,体温可感。在他的文章内外,都能感受到一个老报人和作家的宽厚情怀。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