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22年春运火车票。根据放假安排,今年春节假期为1月31日至2月6日,共7天。今年的铁路春运自1月17日开始,2月25日结束,共4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同比增长28.5%。火车票提前15天发售。(1月4日《新京报》)
每逢岁末年尾,一场铁路春运“抢票大战”在所难免。特别是,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随着春运首日车票开售,“抢票大战”将进入白热化阶段。众所周知,将春运火车票预售期调整为15天,除了给乘客购票提供更多选择空间之外,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和减少抢票和囤票现象的发生。然而,从以往来看,抢票现象非但未能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正因为如此,每年才会有“抢票攻略”出笼,加剧了公众抢票焦虑。
究其原因,主要是铁路部门的春运票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如过度依赖网络售票、售票渠道不畅等。同时,提前预售春运火车票,客观上也给一些抢票和囤票者提供了可趁之机。一些乘客抱有投机心态,采取“囤票择优”方式,陷入了抢票、退票、再抢票、再退票的恶性循环中。比如,2015年12月,一对夫妻奋战10多天,“抢”到春运票21张,却仍不罢手。而在上海南站售票处,退票窗口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龙,退票的人比买票的还多。可见,选择“囤票择优”的人不在少数。
“囤票择优”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乘客在工作日参与抢票、退票,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自不必说;更严重的是,扰乱了正常的购票秩序。
因此,铁路部门必须穷尽一切服务手段,终结春运“抢票大战”。事实上,春运不再“抢票”,应成为铁路部门提高服务质量的终极目标。首先,可将提前售票期进一步压缩至10天,让乘客精准购票;并通过实名制和电子票,限制乘客购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