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气温降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又再度出现了。续航里程缩水、电池充不满电、不敢开暖风,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车主。甚至有新能源车主凌晨四点起床抢充电桩。冬季充电究竟有多难?(12月26日央视财经)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今年以来新注册187万辆,占新注册汽车总量的9.2%。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较快。然而,必须正视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特别是,入冬以来,“里程焦虑”再现,公共充电桩基本靠“抢”,有车主甚至凌晨四点起床。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可见,充电桩等充电设施不足,正在成为阻碍人们选购电动汽车的“拦路虎”。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催生了配套产业充电市场的火热。然而,车主充电难、企业盈利难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产业发展。由于前期投入大、使用率低、额外维护成本高、成本回收周期长,大多数企业往往建的充电桩越多,亏得越惨。不单纯依靠充电服务盈利,依托其他业务板块实现支撑,成为多数充电桩企业面临的尴尬。
可见,化解“充电难”,不能只靠企业“栽桩”。首先,充电设施网络建设,需获得地方政府支持,通过财政补贴和政策优化,帮助建设充电桩的企业得到便利。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专业充电服务机构,实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提供精确定位、移动支付等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再者,通过互补项目的带动,牵头众筹电桩建设项目,进行规格化处理。特别是,应将征收的传统汽车排污费,拿出一部分用于建设更多的充电桩,使新能源汽车充电像手机充电一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