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书的时候老是玩会这玩会那,注意力根本不集中。”
“孩子不愿读老师推荐的课外书,他小时候明明挺爱看书的。”
“数学又考砸了,他老说看错了题目,真的只是粗心吗?”
上小学以后,无论是哪个学科,孩子每天接触的文字量急剧上升,如果没有提前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孩子在看书时就会感到吃力,弄不懂应用题的题意、缺乏归纳信息的能力……很多学习上的问题,都反映了孩子在语文上的问题,尤其是阅读上的问题。
而善于阅读的孩子,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上都会更胜一筹。
学龄前的2~6岁是儿童阅读的黄金期,也是为小学打牢入学基础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想要孩子在小学乃至初、高中读好书,就要培养让孩子受益一生的阅读素养。
在这个时期,如果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读书、爱上阅读,后面的养育过程,特别是在学科上花的功夫就会轻松很多。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三条建议:
为什么孩子一开始喜欢读书,后来又不喜欢了?
太强的功利心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阻碍。很多人认为,小孩读书就是要学知识、学认字,所以读书的时候不断提问、设置学习目标。
殊不知,孩子听完故事后,如果总要回答很多问题、学很多知识,便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设想这些问题,长期如此,孩子便会讨厌这种心神不宁的状态,然后讨厌读书。
好的阅读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坚持读一个月和坚持读半年的孩子大不相同。对孩子而言,重要的是读完一本书的收获和成就感。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持久,读书这件小事就会渗透在孩子的人生中,不易被外力冲散。
儿童还没有自我鉴别图书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父母的选择,因此,挑选适龄的分级读物尤其重要。如果给孩子读不适合的书,往往会产生这些问题:
跟风读热门书籍:内容五花八门,针对性弱,吸收有障碍;
长期读当前年龄段的书:无法突破,提升缓慢;
长期读拔高年龄段的书:理解困难,消解信心。
最好的读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从儿童心理的角度科学分级,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读书计划才是稳步提升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