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近日陆续报告感染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确诊病例。为防范该变异病毒传播,多国紧急取消航班、限制旅客入境、升级防控措施。奥密克戎毒株有哪些变异?究竟有多可怕?现有的诊疗方法和疫苗会失效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本期健康周刊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撷取了权威报道和专家声音,一起来看。
为什么奥密克戎毒株“需要关注”?
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所有病毒,都可能在自我复制过程中犯点“错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变异。大多数变异并不会使病毒“性情大变”,但也有一些变异会使病毒发生值得关注的性状改变。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专家托马斯·皮科克介绍,奥密克戎毒株发生了很多变异,仅在其表面刺突蛋白上的变异就有32处,而新冠病毒正是通过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感染人体的。这种新毒株“似乎在所有已识别的抗原位点都有突变”,这或许会影响多数抗体对刺突蛋白的识别。英国沃里克大学病毒学家劳伦斯·扬认为,新毒株不仅首次将其他毒株中的一些变异集于一身,还有新的变异。
那么,此次病毒突变又意味着什么呢?
据世卫组织的介绍,这一新毒株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确认,11月24日首次报告给世卫组织。从流行病学上看,最近几周南非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急剧上升,与检测到奥密克戎毒株的情况吻合。
初步证据显示,奥密克戎毒株被检测出的速度比以往造成感染激增的其他变异毒株都快,表明这一最新变异毒株可能具有生长优势。另外,与此前其他“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可能会增加人们二次感染新冠的风险。
不过,目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奥密克戎毒株的凶险程度。
现有诊疗方法和疫苗能应对奥密克戎吗?
据世卫组织介绍,当前常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核酸检测)仍可用于标记奥密克戎毒株。
在疫苗有效性方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学专家尼尔·弗格森表示,目前还没有对奥密克戎毒株可能弱化疫苗效力的可靠评估,因此现在评估其风险为时过早。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指出,新毒株的出现使开发更有效的新冠疫苗变得更为迫切,此外还需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疫苗接种以减少病毒传播。
一些专家表示,虽然尚不清楚奥密克戎毒株会对公共健康构成多大威胁,但不采取行动的潜在后果可能很严重。与德尔塔毒株不同,奥密克戎毒株刚刚出现就受到全球广泛关注,这或许有助人们更早地采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新冠病毒的监测、报告与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建议个人采取的有效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
中国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有效吗?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健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其中提到,与其他“关切变异株”相比,目前尚不确定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否更强,相关研究在未来的几周内将得到初步结果。但目前已知的是,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专家指出,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1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已在包括南非在内的一些国家传播。这个变异株很新,虽然基因检测发现,它在与人类细胞受体的结合部位有比较多的变异,但具体有多大危害、传播速度有多快、会不会使患者的症状更加严重、是否需要针对它进行新的疫苗研发等问题,还要根据情况来判断,“现在下结论为时太早”。
钟南山认为,奥密克戎毒株的危害性仍有待观察,现在还不必采取比较大的行动措施。但在防控管理上,建议对从南非等国来华人员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1月28日发微博表示,“这次南非的变种病毒出现有偶然性,但是否会对目前的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构成威胁,需要两周左右的观察时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围堵“清零”政策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这个“法宝”效果非常好;只要坚持常态化防控的措施,就能够防止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
■ 来源: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