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菜园地里,一些蔬菜渐渐凋零,如果要生长旺盛,则需在大棚里才能完成它的使命。然而黄心乌却不是,它总是稳稳地端坐在田地里,经历雨雪风霜,把绿色和生机、芳香与温暖带给人们。
自童年开始,我就喜欢吃黄心乌,这是熟悉的味道。在我们家乡江淮地区,黄心乌多是露地秋季种植,以冬季采收为主,经霜雪覆盖后更为美味脆嫩,轻轻一掰,菜杆应声而断、浆液饱满,有“霜打乌菜赛羊肉”之美誉。
纷纷扬扬的一场雪,常常把家前屋后的菜蔬包裹得严严实实。积雪融化,吸取雨水精华,蒜苗愈发生机,随手一提,鲜带泥土,便于清洗。而黄心乌,也出落得让人欢喜,远远望去,尽显冬日的无限生机。偶尔,有小块积雪,与它们恋恋不舍。
黄心乌,也称“乌塌菜”,在沿淮地区深受喜爱,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写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其中的“踏地菘”便是“黄心乌”,其具有粗纤维少、口感好、炒食易烂等特点,具有“滑肠、疏肝、利五脏”之功用,是人们冬春季节食用的主要叶菜类蔬菜之一。
我喜欢黄心乌微甜不苦的味道,即使闭上眼睛,通过入口清爽的感觉,也能肯定地认准它。寒冬之际,炒上几棵黄心乌,绿莹莹的叶子,白玉似的杆子,用素油或荤油炒过,根本不需要什么技巧,盛放到雅净的碟盘里,热气袅袅,总会激起人们的食欲。它吃起来清甜,孩子们也难得对黄心乌青睐有加。
小时,开荒地和家前屋后,总是被勤劳的母亲整理得有序,买来不同的白菜籽,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撒上。之后不久,就会长出特别细嫩的小白菜,长出个头突出的大白菜,还有匀称美观的黄心乌,每个季节都有新鲜的白菜吃。
闲时,我喜欢看着白菜一天天长大,心情也跟着起舞。它们挨挨挤挤却行列整齐,展示着季节的不同姿态。尤其是黄心乌,外层叶片肥厚宽大,向外翻卷,错落有致,叶内卷而金黄,仿佛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不久前,在朋友圈里看到乡间拍摄的冬日黄心乌,一排排很对称地排列着,看着极像菊花开放,特别地美,特别养眼。
整整一个冬季,加上春季的前半段,我都对黄心乌情有独钟,或是用黄心乌炒黄豆芽、炒蘑菇、烧豆腐等,还有煮面、打汤都要放上一些,天天吃也吃不厌,这就是我的白菜情结、乡野情结吧。我始终认为,每一棵鲜嫩的黄心乌,都是乡村精灵的化身,它带着独有的乡土气息,驻留在人们的心灵家园,萦绕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