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缘何内迁合肥?
2021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科大缘何内迁合肥?

■ 王能玉 孙婷 /文 马启兵 / 图片整理
郭沫若校长在学生中
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奠基典礼现场
中国科大学生正在做实验
 

中国科大南迁安徽合肥有着深刻的历史烙印。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如今中国科大已成为我国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 在世界大学行列也占有一席之地。建校以来,为我国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中国科大现有东、南、西、北四个校区,学校环境优美,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优秀学子汇集到这里,其中不乏各省的文理科头名,中国科大正成为安徽合肥对外的一张靓丽科教名片。

那么,中国科大当年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南迁到安徽合肥的呢?也许,这段历史对于如今的中国科大人来说,也不一定了解得那么详细。此前,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大原副校长蔡有智,作为当年亲自参与中国科大内迁选址的当事人之一,谈起这段历史,往事历历在目。           

《通知》要求立即下迁

1968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决定国务院各部门所属高等院校,凡迁往外地的,交由当地政府领导。中国科大被国务院科教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中。1969 年 10 月,在时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国务院驻中国科学院联络员刘西尧的主持下,领导中国科大的工宣队、军宣队带着中国科大《关于要求创办“五七”教育革命实验基地的报告》,申请离开大都市到离城市较远但交通条件较为方便的地方办学,基地既是学校,又是工厂、农场、科研的教改基地。分两批下迁 , 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完成基地建设等筹建工作,并把学校逐步迁到新基地。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谢富治批示同意了这一方案。

于是,中国科大立即派出四个小组分赴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个省选新校址。选址小组赶赴湖北、江西、河南三地商谈选址事宜时,当地的负责同志都表示,只能提供学校建校土地 , 对人员的吃、住以及建校经费无能为力。此时,只剩下到安徽的选址小组。

安徽的选址小组一行,先来到皖南宣城地区的安徽劳动大学。考察组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虽然此处有一定的办学基础,周围环境也很幽静, 土地也不少,但交通闭塞,进出不便,不适合建大学,考察组也不是很满意。

就在下迁任务催促很紧,考察组举步维艰时,时任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了解到中国科大正在下迁选址的消息后,对中国科大表示了极大热情,表示愿意提供搬迁学校的一切便利。

1969 年 11 月份,作为选址小组成员之一的蔡有智和江西组的工作人员在获得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就星夜兼程赶到安徽省安庆市。蔡有智说,此时,在宣城选址小组的工作人员也全部汇集到安庆,重点考察安庆的实际办学条件。

大家在一起商量,认为安庆濒临长江,交通方便 , 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时,安庆市委党校正好有一座三层小楼闲置着,加上附近还有一所中学的校舍可供使用,同时,安庆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军分区以及安徽省革委会也都表示愿意克服困难,接收中国科大。大家初步商定,中国科大校址可考虑放在安庆。

1969年12月初,中国科大开始正式从北京南迁到安庆。中国科大自此踏上了漫漫南迁路。

南迁过程一波三折

起初,在中国科大南迁的消息公布后,学校内部教职工就有不同意的声音 , 大部分都认为南迁只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同时,教职工对南迁也想不通,存在抵触情绪 , 即使已经有了合适的新校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校南迁的进度。

关键时刻刘西尧来到中国科大给全校师生作搬迁动员报告,为顾及大家情绪,报告中未提及南迁是永久性的,也没有说不能回迁北京 , 这才使中国科大的教职工思想稍稍稳定一些。

蔡有智说,在 1969 年 12 月初 , 由行政、后勤部门组成的先遣人员 90 多人就匆匆从北京坐上到武汉的火车,再从武汉乘船到安庆,路上用了近一周时间。

12 月中旬又来了一批,一共有1300多人落户安庆。当时,大家都住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 ,只有一个食堂 , 现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吃住成了问题。随即,安庆市七中也被安排为教职工的临时宿舍。即使这样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到后来连铺地的稻草都买不到。

此时,正值寒风凛冽的冬季,安庆又刚下了一场大雪,自来水水管被冻住,吃水要翻过一条河沟到对面山上去挑,一日三餐也只能吃一些大白菜, 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为文化大革命武斗,房屋的门窗全无,大家只好用稻草编成帘子遮挡风雪。安庆市革委会经过多方努力,才从广德山区买回来两吨木炭给教职工取暖,但是大家还是冷饿交加,生活难以为继。   安庆的现实条件迫使安徽省和中国科大选址小组不得不考虑新的安置地点。

盛邀之下改迁合肥

为了能留住中国科大,安徽省费尽心思,寻找新的地点,改善中国科大的安置状况,最终商议决定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合肥银行干校用来安置中国科大,并明确表示,“再苦,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此时,对于中国科大的广大教职工来说,中国科大能从安庆搬到合肥,无论是生活还是交通都会好许多。这一改变,使得大家对学校南迁不满情绪进一步得到缓解。

对于中国科大为何能那么快搬迁到合肥,在学校搬迁过程中,除了合肥的地理条件外,当时北京中国科大的军宣队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他们给予了大力支持,还无偿提供了500多台次的车辆。

到了1970年10月,中国科大的人员和物资基本完成搬迁,也是北京13所高等院校搬迁最快最彻底的一所高校。

蔡有智说,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 77 万元。学校迁入合肥时,由于房屋紧张,大多仪器设备只好在露天封存堆放,风吹雨淋,仪器设备损失 2/3,档案资料大量流失,教师流失50%以上。1972 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 6 万平方米。教职工普遍是四人一间宿舍,最突出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屋里,四家共用一个厨房。

1971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与三机部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1975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经请示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由以安徽省领导为主改为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由中科院和安徽省双重领导。

中国科大下迁的最初几年,政治上遭受了“四人帮”的极端摧残,物质上的困难加上政治上的打击,中国科大濒临解体,直到万里、张劲夫先后来到安徽领导工作,中国科大才真正在安徽扎根重获新生。骨子里渗透着创新进取精神的中国科大人,凭着自己的坚忍、勤奋和对学校的挚爱,开始了对科学的孜孜追求。          ■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