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城市强、乡村美、南北衡”现代化长丰新征程
2021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担当新使命 阔步奋进路
启航“城市强、乡村美、南北衡”现代化长丰新征程

■ 本报记者
水湖风光 张忠建/摄
智能制造机器人 王权/摄
 

2021年9月25日,在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对长丰提出要努力成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县、合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实现全域协调发展新突破。近日,长丰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县上下要锚定“两新一示范”目标,以更强担当、更高水平、更实作风,奋力实现全域协调发展新突破。

“十三五”以来,长丰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勇登攀,用执着奋斗谱写了长丰发展史上又一个精彩篇章。

“十四五”期间,长丰县将以“乡村振兴看长丰”纵深推进全产业链,重点突破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规划平台”,做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打造利用好“合肥智慧农业谷、中国中试城、特色小镇”三个赋能平台。以“5331”空间布局为战略蓝图,加快村庄“留改拆”,打通交通大动脉,加快服务一体化,推进城市更新更美、乡村宜居宜业、安置房应安尽安“三年计划”,实现“城市强、乡村美、南北衡”。                 

“城市强”:全面融入合肥 打造县域发展样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长丰县围绕高质量、一体化,化“镇区”为“片区”,实施片长负责制,顶格推动“五大片区”五彩缤纷。

“十三五”以来,长丰坚持打造品质北城、精致县城,加速下塘崛起,从“双城带动”迈向“三城鼎立”。

空间不断拓展,城镇化率提高至61%,增加近一倍;功能不断优化,阜阳北路高架、滁淮高速相继通车,轨道交通8号线开工,S1号线加快推进。生态绿廊、夜景亮化刷新县城颜值,北城排涝启动升级,防洪标准达五十年一遇,美丽乡村建设连续五年全省先进。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供水、环卫、医疗“四个一体化”;环境不断改善。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力推进环保问题整改。

未来五年,长丰立足打造城乡一体示范区,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围绕“五大片区、三城鼎立、三轴辐射、一区六园”,推深做实“三强攻坚”,优化提升“5331”新“丰”格。

打造县域发展样板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发展高质量、生态高颜值、治理高效能、生活高品质”“四高”目标,做到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双向发力,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提升整体效能。

打造省会城市副中心,对标对表沪苏浙,等高对接、全面融入合肥一体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区域整体功能,建设高端精品业态,提升城市形象颜值,塑造靓丽城市名片,打造合肥北部生态高地、产业高地、新增人口承载地。

“乡村美”:围绕宜居宜业 打造城乡全域旅游

每个周末,杨庙镇马郢社区欢声笑语,来自合肥市区的家长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畅游于乡村美景,品尝特色美食。

早先的马郢社区与大多数贫困村一样,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集体收入微薄、劳动力外出、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

2015年,由杨庙镇党委政府主导,社区两委和扶贫工作队联合爱心机构和个人,共同发起以扶贫为主要任务的“马郢计划”。通过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桥,持续开展助学、助农、助村行动,逐步探索出“党建引领,三老集聚(老师指导、老板兴业、老乡致富)”,共融共生的独特乡村振兴发展模式。马郢社区的发展,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点,通过打通城乡障碍,让人才、资金和资源要素能够实现互换和互补,让志愿者扎根乡村,让创客返回乡村,为乡村汇聚了发展资源,推动了乡村文化和乡村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乡村凝聚力和村民认同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短短几年,马郢“无中生有”,从零游客到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从零创客到33家创客,形成种植养殖、餐饮、住宿、研学、教育、电商、乡村体验、文创体验多业态共融共生的产业生态圈;从零志愿者到数百名志愿者投身乡村,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奉献青春、贡献力量。社区集体收入增长32倍,从2.15万元跃升到70万元。社区先后获得四个国家级奖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旅志愿服务一等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全国关爱留守儿童创新案例,以及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安徽省文明村镇、全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长丰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融合”。

今年以来,长丰县围绕“农业高质高效”,采取“五不让、三严禁、一通报”的硬举措,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现“麦浪滚滚、稻花飘香”;围绕“乡村宜居宜业”,启动村庄“留改拆”规划编制,结合整县光伏推进,提升村庄颜值,创成“一镇一景一典故、一村一品一特色”。围绕“城乡全域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方案,谋划十个“网红打卡点”,打造长丰文旅IP。

“南北衡”:构建“5331”新格局 全面做强共富长丰

长丰(双凤)经开区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照亮着长丰之南。

2021年上半年,长丰(双凤)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3%,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5%;

发展势能澎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户,限上商贸企业17户,大新专项目开工5个,竣工2个;

企业争先进位!3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8家企业提报“小升规”培育库入库材料;

一连串数据折射出长丰(双凤)经开区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

企业持续转型升级迸发的巨大发展潜能,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

随着合肥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合肥都市圈的城市首位度不断提升,长丰面临城镇化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的新机遇,将放大同城效应,全面融入长三角,在“十四五”期间,长丰将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三城优势互补、产城深度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长丰不仅要一点亮,更要全局红。”长丰县委书记李命山说。

在长丰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长丰县委提出提升园区承载、打破空间束缚、优化功能布局,建设“一区六园”经济发展主战场,全面做强共富长丰。

“一区六园”指的是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和岗集、下塘、吴山、杨庙、双墩、杨庙镇内六个工业园。

长丰下塘以打造合肥“新型工业化主战场,产城融合新典范”为目标,重点打造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新材料和涉铝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偏光片、双杰电气、方大炭素……好项目纷至沓来。

今天的长丰,正全力构建“5331”新格局。今年以来,长丰县着力构建“五大片区、三城鼎立、三轴辐射、一区六园”新“丰”格。

长丰县委县政府制定《“一区六园”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的原则,对分散重复设置、职责交叉重叠的开发区管理机构进行整合,以体制机制、产业布局、投入产出、招商引资、资源要素、营商服务等方面形成县域发展“一盘棋”,让“实体经济+科技创新+资本金融”“三箭齐发”,实现“一区六园”GDP过千亿元。此外,鼓励发展水平高的开发区开展跨区域托管,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未来的五年,长丰县将瞄准长三角,锚定“双千亿、争一流、做示范”,奋力打造“三区一中心”,全面做强自己,推动共同富裕,从“百强”迈向“共富”。到“十四五”末,百万长丰人民将安居三城、乐业五区,享蓝天碧水,观万家灯火,赏田园美景,行康庄坦途,共同绘就“强县、富民、善治”的幸福画卷。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