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他们用相濡以沫演绎“真情真爱”
2021年8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七夕节,他们用相濡以沫演绎“真情真爱”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因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给七夕增添了爱情的味道,七夕节成了传统节日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一个。爱情故事也在我们身边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几位普通市民相濡以沫的爱情,他们平凡而不平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守候。

特别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相依相守33载,我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山盟海誓,只有平平淡淡的幸福!”81岁的赵永珍说,是特别的缘分让自己和老伴马长如走到了一起。

81岁的赵永珍是阜阳人,“上世纪80年代,丈夫因病去世,丢下我和4个子女。”赵永珍说,几年后,一位热心朋友,将同样丧偶的马长如介绍给她,“见面后,彼此印象不错,双方子女也十分支持,可考虑到我们一个在阜阳,一个在合肥,便没有在一起。”

常言道,缘分天注定,这句话也印证在他们俩身上,“一年多后,我因病来合肥住院,老马从那位‘红娘’朋友口中得知后,当即来到病房看望我。”此后,在住院期间,马长如忙前忙后,十分热心。

“期间,大家一聊天才得知,老马的4个子女和我的4个子女都姓马,而且更巧合的是,孩子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凤’字。”赵永珍说,从孩子们的姓名上看,他们就像是一家人,“孩子们也像是亲兄弟姐妹。”

在这个特别缘分的牵引下和子女的大力支持下,两人走到了一起,并于1988年步入婚姻殿堂。” ■郭艳 孙雨静 王星宇 记者 马冰璐

有你相伴每天都是“高光”时刻

她是一名马术运动员,他是一名体育老师,看到眼前这位刻苦训练,充满活力的姑娘,他从佩服变成了倾慕。

如今,两人已经携手走过了52个春秋,74岁的谭献芝奶奶和83岁的顾舜卿爷爷用彼此陪伴诉说着两人的爱情历久弥新、情比金坚。

谭献芝年轻时从亳州老家进入安徽省体校,因为年龄小,身形又比较小巧,成为了一名马术运动员,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年轻的谭献芝却是最刻苦的一个,无论刮风下雨,骄阳烈日都坚持刻苦训练,当时也在省体校担任体育老师兼任行政人员的顾舜卿注意到这个活力十足的小姑娘,心里十分佩服。因为经常看到谭献芝训练,久而久之顾舜卿心里由佩服变成了倾慕,便主动关心谭献芝的训练和生活情况,一来二去两人便熟悉起来。

1969年,两位革命伴侣走到了一起。顾舜卿考虑到身居两地无法照顾谭献芝,便主动找到单位领导,放弃体委干部的身份,申请回到谭献芝身边。1970年顾舜卿也调至合肥橡胶厂担任行政干部兼任车队队长。历经10年的分别,两人终于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林榕 王业刚 记者 王玮伟

盲人夫妻爱你不用眼睛看,用心

每隔几天的上午,在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汉嘉社区的菜市场、超市等地方,总能看到一个瘦瘦的身影“摸”着蔬菜、水果,不停地问着旁边的人价格和品种,这样简单的动作对52岁的沈志农来说却很不容易,而在他的家中,同样看不见的妻子刘春红则会“摸”着切菜、烧菜。

也许是都是盲人,沈志农和刘春红异常合拍,互相都很懂得对方的心思,也特别能理解对方的难处。

1995年,没有盛大的仪式,也没有贵重的礼物,沈志农和刘春红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走到了一起。

面对别人的质疑,沈志农和刘春红没有退缩,手牵手开始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困难。

虽然彼此都没有看到过对方的样子,但在心中却都是彼此最美好的样子,普普通通的生活,两个人过得乐在其中。最近两年的情人节,沈志农还玩起了“小浪漫”,给妻子准备一盒巧克力,没有准备鲜花,“对于我们盲人来说,视觉效果不重要,味觉很重要,希望她能感觉甜甜的。” ■王洁 孙雨静 记者 沈娟娟

抗疫夫妻 “志愿红”让爱更有温度

8月12日一大早,家住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滨湖明珠小区的吴成亮和张金保娴熟地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一个来到小区门岗,引导进入居民测量体温、提醒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另一个则在小区里巡查商超店铺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夫妻二人加入滨湖明珠社区“战”疫志愿者队伍,承担起小区门岗值守、小区巡逻、流动喇叭宣传、公交站台秩序引导等工作,对待防疫工作一丝不苟。

“虽然有时候不能见面,但我们的心在一起,夫妻同心,共抗疫情。”近两年来,吴成亮和张金保二人始终同心,用大爱坚守抗疫一线,当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辛勤工作,他们还主动要求多分担,“可以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值班表上面多安排我们,让我们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2年,吴成亮和几位邻居开始参与志愿服务,2014年,他们一起成立明珠护卫队,从那以后,居民小区内制止不文明行为、不定期进行护学行动和文明网吧巡查、每天巡查责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为特殊老人和特殊群体送去温暖,社区内处处都能见到吴成亮的身影。   ■胡蕾 记者 沈娟娟

一见钟情,一辈子的相守

家住合肥市亳州路街道古城社区的崔叔叔今年93岁高龄了,和自己的爱人姚阿姨已经度过了60周年的钻石婚,他们的爱情故事浪漫又温情。老伴姚阿姨年轻时,是江苏省常州市女子学校学生会干部,有一次学校举行文艺汇演,作为学生会干部的姚阿姨,就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02医院借军装演出。

正好碰上当时的军医崔叔叔,看到皮肤白皙,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的姚阿姨,崔叔叔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事后他才知道,那就叫一见钟情。崔叔叔的热心、帅气也给姚阿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就这样坠入了爱河,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了解,他们结成了伴侣。

“当时我的家人不同意,认为他家太穷,但我当时也就认准了他,时间也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姚阿姨回忆起过去,还是满脸幸福地说道。

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崔叔叔和姚阿姨分别获得了“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这是无比崇高的荣誉。崔叔叔和姚阿姨的两个儿子和女婿都是军人,是纯正的军人之家,优秀的家风,让整个大家庭都充满了爱。 ■张家慧 苗运平 记者 祝亮

你守护大家,我守护小家

8月7日,立秋,暑热还没有散去,还没到穿长袖的季节。早晨起床后,高则珍帮爱人严德明拿了一件短袖衬衫换上,这就是合肥嘉山路街道两位老人最普通不过的生活日常,简单又充满温情。今年82岁的高则珍和83岁的严德明结婚60年,两位八旬老人都说,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总少不了,需要做的就是多为对方着想,你让着我,我让着你,婚姻才能长久。

高则珍和严德明两人从小就认识,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1958年,两人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定了亲。定亲后,严德明就参军去了。在当兵的这段时间里,两人通过书信来联络。细心的严德明会每年给高则珍寄上精美的名信片,高则珍记得严德明寄给她的明信片上最常写的就是:珍,谨以留念。虽然不能见面,但是小小的信却一直紧紧联络着这对年轻人的心。

高则珍和严德明靠着恋爱的两地书信开辟了属于他们的爱情园地。

后来,严德明回到合肥,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高则珍依然在他身后守护着家庭。 ■ 史辉 徐李丽 记者 祝亮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