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教育局正式发布《合肥市智慧学校建设实施规划(2019-2022年)》,其中明确,将围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三点半”难题,引导学生通过市教育云平台的“午间视频”“智慧课堂”实现课后自主学习,并鼓励教师依据课堂采集、分析的“大数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根据规划,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
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
随着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近年来,合肥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也已“硕果累累”。根据合肥市教育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普通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均为100%;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为0.76:1和5.8: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均达100%;智慧课堂覆盖全市1600余个班级。
“智慧学校”的建设也正在从城区中小学向乡村普通中小学、教学点不断延伸。此次发布的《规划》中就明确了“时间表”——到2021年,完成74%的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从而构建全市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通过智慧学校建设与应用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教学更加高效、评价更加精准、管理更加科学、生活更加智能、文化更加丰富的校园环境,让全体师生切实感受到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变革,助力合肥市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
那么“智慧学校”建成后,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带来哪些不同?
规划指出,充分利用好已建的在线课堂系统实施线上帮扶,提高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好县(市)区间教育帮扶结对。
合肥市将围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三点半”难题,落实课后服务管理系统的常态化应用。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市教育云平台的“午间视频”“智慧课堂”实现课后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依据课堂采集、分析的“大数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在课后向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以及计算机教室等,促进学生兴趣养成和特长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同时,建设合肥市中小学立德树人工作情况监测与评价系统,面向学生和学校两个主体,整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全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全市小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实验等,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水平的提升,推动合肥市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