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骂”成生意,骂赢了也不是赢家
守好疫情传播链,别让所有努力“归零”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真的很重要
你的每一点努力 都在增加面对世界的底气
“褒扬献血者”让善法更具感召力
下一篇4 2021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代骂”成生意,骂赢了也不是赢家

■ 胡建兵
网络污染 王恒/漫画
 

“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有口难开?交给我……”据媒体报道,最近,一篇题为《不会骂人的年轻人,催生了“代骂”产业链》的文章被热传。文章聚焦一些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出现的“代骂”生意——除“9.9元骂到解气”“10分钟5元”等明码标价的网络代骂服务之外,还有偿传授骂人技巧,在社交平台上组建“帮骂群”招揽生意。(7月29日《工人日报》)

当下,我国已进入文明社会,遇到什么问题和矛盾,双方完全可以坐下来,通过沟通、协商解决,即使有一些不能协商解决的,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通过吵架、谩骂等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种“代骂”业务是一种非法经营,即使与委托人签订了“代骂”合同,也属于无效合同。因为这种不受法律保护的服务,业务经营者与他人骂架,辱骂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如果存在频繁拨打电话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甚至侮辱、诽谤他人的情况,更是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辱骂罪,需要负刑事责任。

在网络上找“代骂”,说白了就是过过嘴瘾,不仅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能激化已有矛盾。有的当事人虽然被对方请的“代骂业务”人员骂惨了,不得不“服输”了,但心中的怨气不但不会消除,反而越来越大,有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寻找机会报复,有可能也会寻找“代骂业务”人员为其代骂,直到骂赢为止,那这种吵骂声永无休止。

“代骂业务”突破法律红线,违反社会伦理道德。因此,对于“代骂”业务,必须露头就打,坚决取缔。如果允许这种“代骂”非法业务存在,那也有可能会冒出“代打架业务”“代逼债业务”“代绑架业务”等等。作为电商平台,要做好网络生态的“第一把关人”,及时发现、遏制“代骂”,坚决防止其做大做强。相关监管的触角也须进一步延伸,对于这种以“创新”的名义发布各种脑洞大开的业务,必须及时清理。有关部门对于这种貌似“玩笑”的商品,要依法依规惩处,不仅要没收其非法所得,更应追究他们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