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7月24日,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众翘首以盼的“双减”文件终于落地。(7月25日《北京青年报》)
大乱必大治。“双减”文件落地,无疑是题中之义。具体说,就是对教育乱象进行纠偏,以及对社会关切的有力回应。各地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拿出实招啃硬骨头,大力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而不能只是文件落地。
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据统计,目前全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十分巨大,已基本与学校数量持平,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试想,一旦任其发展,形成国家教育体系之外的另一个教育体系,如何有效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又如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同时,由于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导致无证无照机构屡禁不止,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与中小学招生入校挂钩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机构倒闭、卷款跑路等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违法违规情况得不到遏制,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会得到保障吗?
近年来,由于大量资本涌入培训行业,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对全社会进行“狂轰滥炸”式营销,各种贩卖焦虑式的过度宣传,这些更是违背了教育公益属性,破坏了教育正常生态。
有媒体机构做过调查,当前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现象比5年前更普遍化、低龄化,补课时长也有所增加。超四成家长每年花1~5万给孩子补课,超五成受访者认为校外补习收费过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无论从社会对“双减”迫切期盼,还是从规范教育秩序,各地相关职能部门都必须以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