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7日下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张万金徽州系列长篇谍战小说《徽州儿女》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合肥举行。30余位作家、评论家、专家及新闻媒体编辑、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徽州儿女》的首发。《徽州儿女》作者张万金,安徽肥西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华东地区优秀记者、编辑。张万金是一位有热情、有才华的作家。
研讨会上,省作家协会主席许春樵认为,作品以谍战故事的外壳,书写了徽州儿女的精神史和情感史,表现了人物在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对信仰的坚持。
张万金先生的长篇小说《徽州儿女》出版了。一群徽州儿女,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踏上寻求真理,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艰辛道路,虽九死而不悔,于时代洪流中以热血生命开启未来。由此,读者不难体味张万金先生《徽州儿女》选择此时出版的用心。
一
徽州是一方神奇的山水。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徽州文化在峰峦江溪的交错中,历经岁月的迁延沉淀,孕育了独特的品性和内涵。与皖北中原文化双峰竞辉,成就安徽文化的骨骼和血脉。不知从何时起,生活在江淮之间紫蓬山下的张万金先生,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哼不哈,一出手就选择了徽州人物这把钥匙,10余年来,连续推出三部一脉相承的长篇小说,聚焦20世纪数十年间烽烟连绵的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斗争中,那些在无边暗夜里追求光明未来的徽州人物,解读徽州这块土地,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绩。
2012年张万金先生的《徽州大宅》出版。该书以20世纪30年代的徽州为背景,传奇地讲述了万家大宅主人公万家泰、谢杏儿,从不义发迹、开办绸庄、家业兴旺,到事情败露、结怨江湖、人尽财散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偶然机会,善念尚存的万家泰冒灭门风险掩护了新四军,由此投身革命。
7年之后,2019年张万金先生的第二部关于徽州的长篇小说《徽州往事》面世。小说以歙县雄村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徽州雄村茶庄老板曹正泰为营救美军飞行员付出巨大牺牲,他的两个女儿作为隐蔽战线上的中共党员,多次破获日军机密,最终为国捐躯的故事。小说展现了徽州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不畏艰险、毁家纾难,自觉融入全民族抗日救亡的牺牲精神。全书激荡着民族正气,展现了徽州人民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较之《徽州大宅》无疑有了新的开掘。
而两年后,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家计划中的《徽州儿女》与读者见面。小说延续了张万金先生一贯的长于情节、精于铺陈的写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为了信仰舍生忘死的徽州草根英雄群像,讴歌了在隐蔽战线上普通灵魂牺牲自我的人性光辉,展现了一幅幅在硝烟中弘扬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怀的英雄画卷。在起伏跌宕的谍战情节中,在不畏艰险的生死考验中,通过姐妹情、恋人情、战友情等种种真实而又复杂的情感纠葛,丰富了徽州人民的抗战记忆,为徽州大地抗战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
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存亡绝续的紧急关头,徽州大地涌现了大批的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不惮于流血牺牲的英雄,音乐救国、教育救国、文化救国等等,徽州人民以他们的方式反对外族入侵,追求民主自由,留下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而张万金的《徽州儿女》,甚至《徽州往事》《徽州大宅》则聚焦社会底层人民的时代人生。想解读张万金先生创作初衷,就作品的文本而言也是有迹可循的。作家以10年漫长的孜孜以求,创作出《徽州大宅》《徽州往事》《徽州儿女》。其背后的心路历程是值得琢磨的,也许这是开启“徽州三部曲”阅读的一蹊幽径。于是我想到了《徽州大宅》的后记,张万金先生是这样说的:岁月是无比的短暂,区区几十年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有多少人会记得谁曾经活在过自己的身边,有多少人会记得你曾经的拥有与失去,又有多少人会给你的人生作出正确的评判。或许,我们只会祈祷上帝,让现实更多地眷恋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给我们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用笔墨记录历史、描绘生活、抒发情怀……一种情怀,一份思索,一腔悲悯,或许兼而有之,而这正是“徽州三部曲”的迷人之处。
《徽州儿女》描写的是学生许文浦、胡子珍在家破人亡、国难当头的背景下,走出徽州大山,一路曲折,辛苦辗转,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为国死难的人生传奇。作家在主人公许文浦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并作为小说叙事的主轴,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深刻演绎了一代人在社会、人生发生巨变的时候,面临的彷徨和决绝,家国情怀、爱与离别、黑暗光明、信仰背叛、光荣耻辱,总之,许文浦的跨越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革命道路,代表了一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积极投身革命的人间正道。
小说中,许文浦因日寇对皖南的大轰炸,不得已终止了学业。但正直不屈、向往美好的天性,让他在新婚之夜选择了出走,从此踏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在全国即将全面胜利的前夕,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给新中国留下一个完好无缺的厦门,阻止国民党顽固派对厦门基础设施的破坏,许文浦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三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世纪风华,征程再启。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张万金先生此时出版《徽州儿女》,传达出一份赤子情怀和对党的忠诚及由衷的礼赞。
在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徽州儿女》无疑是一份生动难得的教材。《徽州儿女》为读者还原了先烈英雄们苦难辉煌背后的筚路蓝缕,追逐光荣梦想过程中的百转千回。
文学是人学,小说尤甚。《徽州儿女》中塑造的人物不仅艺术地再现了先驱者为追求光明未来、为民族解放,“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牺牲精神,也为今天的人们该怎样赓续这种精神,再创新的辉煌,提供了磅礴的精神力量。鲁迅先生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中说的,“在小说里可以发见社会,也可以发见我们自己。”就此而言,《徽州儿女》生逢其时,值得揣读深悟。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所言,“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徽州儿女》聚墨于两个来自徽州贫苦山村年轻人的成长斗争经历,在宏大叙事下,读者得以见到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苦难现状,也得以见到当时的年轻人不惜牺牲的时代选择。
作为一部谍战题材的小说,《徽州儿女》在为读者提供了一群鲜活的文艺形象的同时,还为读者留下了难以释怀的悲壮美。许文浦和胡子珍校园一别,虽然相隔千山万水,渺然不通音讯。但那份纯真的情愫让他们彼此牵挂,并笃信一定有重逢的一天。他们终于生活工作在同一座城市,且属于同一战壕,但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们始终没有相见。这悲壮的结局,契合了整部作品的基调,像一曲悲壮的赞歌。
这悲壮赞歌,于今天的读者,如暗夜星光,照耀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