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以来,河南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全省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罕见暴雨致郑州地铁全线停运,已致12人死亡。国家防总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中国气象局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7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此次特大暴雨来袭,当然是极端天气造成的恶果,是自然界的一次“恶作剧”,而老天爷的这种“恶作剧”,近几年好像越来越频繁。郑州的这场暴雨,与西欧的洪灾、北美的热浪一样,都是极少出现但是偏偏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这就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城市常规状态下的防御能力,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提升抗击暴雨侵袭的能力。尤其是那些规划建设方面早就存在缺陷的城市,更要找寻不足,抓紧提升抵御暴雨、特大暴雨风险的能力。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常常关心楼层有多高,广场有多大,地标性建筑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排第几,却将遇到强降雨时如何快速排水抛到脑后。这种“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建设观念,一旦遇到暴雨、特大暴雨,极易上演“城市看海”的情况。
对于城市而言,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也不会天天晴空万里,总会遇到大雨、暴雨甚至特大暴雨这种极端天气的状况,特别是近些年老天爷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对此,城市管理者更应早有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案。
实际上,近些年,关于消除“城市看海”情况的呼吁时常响起,努力建设地下排水设施直至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一直被人们提起,对此,相关部门理应接受建议,抓紧实施。
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客观而言,建设“海绵城市”花费不菲,但是不要忘了,洪水对城市的冲击,不仅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各种救援力量的付出,同样花费不菲,相比之下,扩建地下排水设施直至建设“海绵城市”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