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骄阳似火。2021年安徽省暨合肥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隆重举行。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出版集团等单位在活动现场积极捐款捐物,把老百姓最需要的科技、文化、卫生服务带到了基层第一线。
A 文化飘香线上线下齐“下乡”
7月20日上午,肥东县长临河镇幸福家园小区广场上人头攒动,现场氛围热情似火。
在活动现场的安徽省文联服务台前,三位书法家被长临河镇老百姓“团团围住”。
“老师,给我孩子写一幅作品鼓励他学习读书的吧!”
两分钟后,一幅“读书至乐”作品写就,围观者啧啧称奇,“平常也找不到这些书法老师,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有这样的机会!”一位村民感叹说。
一股股浓浓的墨香味扑面而来,每年的“三下乡”活动中,书法家现场写作品是非常受村民欢迎的项目之一。
“这次活动见到了不少新书、好书,希望类似的活动能经常有。”长临河镇附近一位村民在安徽出版集团的服务台前仔细观看摆放的书籍。
安徽出版集团组织了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在现场摆放了千余册图书,开展图书优惠展销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在网上可以免费直接看书?”
在活动现场,合肥市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吸引了许多热爱阅读的村民的目光。
只要扫描合肥市图书馆的二维码,可以直接进入合肥市图书馆系统,里面不仅有少儿绘本、电子书、数字报,还有各类有声读物,这样不用到图书馆就可以在一个公众号内直接阅读。
B “机器人眼中的你”
“机器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
安徽省科协的“科普大篷车”内,各类新鲜的人体智能技术体验引来很多人的围观。
主办方介绍说,“AI迎宾墙”“线条人”这些机器的设置是让观众体验机器的人脸识别和动作捕捉技术,人脸识别广泛应用于各类生活场景中,比如上下班打卡、软件验证等;动作捕捉技术则服务于各类科幻电影大片中。
其他几类机器人则应用于工业生产,一款“火眼金睛”能够零误差检测出浑浊矿泉水,这就是机器视觉。主办方介绍说,一般视觉系统由相机、镜头、光源组合而成,工业摄像机拍摄被检测的图片,而后进行比对,从而替代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
C 家门口“便民”就诊
“这样疼不疼?这样疼不疼?”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展台,医生正在为一位老大娘诊断颈椎疼难题,疼痛已经困扰她很久。
“低头就疼,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经过诊断,医生给她开具了处方,并叮嘱她休息时,睡觉时如何枕枕头。
在服务台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古巴专家已经在复明工程“专车”上为排队的老人们诊断病情。
“目前农村70岁以上的老人白内障发病率在80%以上,古巴专家在眼科方面属于领先,参加三下乡活动更显得意义突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史春生说,下到基层提供专业的就诊指导,为老百姓寻医问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少跑路,多便利。”
D 针对群众需求服务更加精准
在2021年安徽省暨合肥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中,除提供“真金白银”的款物支持外,来自省、市、县科技、农业、医疗卫生、法律等领域的专家,面对面答疑解惑,手把手现场教学,将知识咨询、农技指导、医疗保健等群众最需要的服务送到基层一线、送到田间地头。
文化文艺工作者为农民朋友拍全家福、赠文学期刊、画人物素描、亮非遗绝活,并献上一台精彩的演出,邀请当地劳模代表、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坐在前排观赏节目,赢得阵阵热烈掌声。
长临河镇罗洪社区党委委员罗涛告诉记者,“三下乡”活动现场之所以热闹非凡,就是因为真正能给群众带来获得感。既有大家非常关心的农业科技,还有补充精神食粮的各类书籍,来自合肥各大医院的专家们能给出行不便的老人检查身体,解决疑难病痛,老百姓都非常满意。“三下乡”活动能让老百姓更多地规模地、系统地接触到科技卫生文化,增加对这几个方面的了解,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了解,2021年“三下乡”活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农,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新时代“三农”工作,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落到实处,把群众最需要的科技、文化、卫生服务送到基层一线、送到田间地头,打通惠民富民的“最后一公里”,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