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文化驱使下,如今鞋盒也拥有了和球鞋一样的地位,各路潮人蜂拥而至,甚至不少人在炒鞋盒,“几百块?一千块我也要买!”(7月13日中新网)
鞋盒本只是鞋子的附属品,是鞋的外包装物品,并非独立的商品。而随着炒鞋愈演愈烈,鞋盒也水涨船高,甚至由此衍生了炒鞋盒的现象,正是炒鞋热让鞋盒随之“鸡犬升天”,一些商家深谙消费者心理,通过联名设计+限量发售等营销策略对鞋盒进行炒作。
其实,不管是炒鞋,还是炒鞋盒,抑或炒其他的商品,泡沫成分都很大,投资风险很高。这些炒作行为背后都是由一种非理性消费需求所推动,而背后存在的“炒作利益链”兴风作浪,鼓动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让消费者陷入炒作狂欢之中难以自拔,一再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所以,要能遏制非理性消费冲动,就需要斩断背后的“炒作利益链”,要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如只有让商品炒作的相关利益方再无利可图,商品炒作才不会通过新的流行商品一再“借尸还魂”、兴风作浪。对此,就需要监管部门能够加强对相关交易平台的监管,对于商家、平台来说,也不能为了“赚快钱”通过炒作商品搅乱市场,要能诚实守信,遵守规则。这些商品炒作行为,已经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亟待予以遏制。市场监管部门也要督促球鞋品牌方、球鞋平台等相关方面,给炒鞋热、炒鞋盒热等降温,推行“商品不炒”。
消费者也要认识到,不管是炒鞋,还是炒鞋盒,都是市场投机行为,伴随着高风险,自己不能成了无良商家收割的“韭菜”,而要能理性消费、理性投资,避免参与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相关部门、学校等相关方面,也要加强宣传教育,避免消费者盲目消费。
对于这些商家炒作,也不能仅止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才能“釜底抽薪”,对非理性消费标本兼治,要能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规范市场秩序,这样才能让商品炒作行为不再有滋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