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鼎孳与芥子园
2021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龚鼎孳与芥子园

■ 李学军
龚鼎孳题“芥子园”碑文额
 

“雨观瀑布晴观月,朝听鸣琴夜听歌。”“仿佛舟行三峡里, 俨然身在万山中。”“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西东。”这些楹联均出自金陵名园——芥子园。由此,可以想象园中布局之巧和景致之妙。

芥子园是一座私家园林,为江南名士李渔所建。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原籍浙江兰溪,出生于江苏如皋。在明代考中秀才,但科考落第,入清后无意仕进。

李渔是个奇才,在文学、戏曲、美学、图书出版等诸多领域表现不俗,颇有建树。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以及《闲情偶寄》等名作。其书坊出版的《芥子园画谱》(亦称《芥子园画传》)自问世以来,风行画坛,至今不衰。

康熙元年(1662年),李渔全家从杭州迁至南京,先暂住金陵闸附近,后在邻近周处读书台的地方修筑芥子园居住。

由于此处“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李渔遂取佛经中“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之意,乃得园名。

“芥子园之地不及三亩,而屋居其一,石居其一”,花木修竹郁郁葱茏,假山流水相互映衬,精巧雅致,别有洞天,是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李渔的《闲情偶寄》颇受文人推崇。清初著名学者余怀为该书作序曰:“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明白,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忧郁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愉快,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则把这本书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在李渔的《闲情偶寄》卷四中,有“芥子园”碑文额图,双行直书,黑底白字,款署:“己酉初夏,为笠翁道兄书。龚鼎孳。”

龚鼎孳(1616-1673年),字孝升,号芝麓,合肥人。在清初文坛声名显赫,名列“江左三大家”,康熙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他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书画造诣精深。

康熙八年(1669年),应李渔之请,龚鼎孳为“芥子园”题写了碑文额,字体为行书,笔意潇洒,风姿俊逸。名家手笔与江南名园搭配,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转眼三百多年过去了,遗憾的是,李渔当年构筑的芥子园早已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不过,今人在南京老门东复建了“芥子园”,重现了这座名园的风貌。龚鼎孳题写的碑文额高悬园门上方,引人注目。

据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所记:“合肥龚尚书鼎孳,爱才如命,通儒老学,俱从之游”,“其好仕之诚,实出肺腑,非寻常贵人所能及”。

身为文坛大家,龚鼎孳交友甚广,乐于助人。有史料称,李渔出游京都“打秋风”(拉赞助之意),曾请龚鼎孳帮助引见达贵名流。李渔的家庭戏班在当时很有名气,两人在一起还谈论过戏曲方面的话题。

龚鼎孳不仅为芥子园题写园名,而且有意与其成为近邻。在写给李渔的信中,他透露了这个想法。

顺治年间,龚鼎孳一度客居金陵,住在武定桥下油坊巷的市隐园中。市隐园的中林堂,环境清静幽雅。吴绮《林蕙堂全集》中,有《中林堂望月次芝麓先生》(二首),其中描绘了园中“落叶满天地,秋残无定声”的景色。龚鼎孳携爱妾顾眉入住期间,这里经常高朋云集,热闹非凡。

市隐园,有“大隐隐于市”之意。据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记载:“姚元白(姚淛,曾任鸿胪寺署丞)造市隐园,请教于尚书顾东桥(顾璘,明代文学家,号东桥居士,官至刑部尚书),东桥曰:‘多栽树,少建屋。’故市隐园有疏野之趣。”

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给龚鼎孳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到了晚年,龚鼎孳甚至打定主意,退归后终老此地。

在《大宗伯龚芝麓先生书来,有将购市隐园与予结邻之约,喜成四绝奉寄,以速其成》中,李渔记述了自荐为龚鼎孳营建绿野堂一事,其中有“闻说将开绿野堂,可容老圃见微长”“天教绿野傍柴荆,先为名园置一丁”的诗句。

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园林营造方面颇有造诣的李渔,得知龚鼎孳打算在其宅院芥子园附近置业安身,喜出望外,自告奋勇,意欲展露身手。

后来龚鼎孳是否把此处的园林景观交由李渔营建,未见相关记载。龚鼎孳当时经济拮据且于次年病逝,估计是不了了之。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