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滁州市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新悦城家庭农场立体化种养的芦笋和金蝉迎来收获期,工人们正加紧采收供应市场。
6月21日上午,工人夏德平与十余名工友正在芦笋大棚内,一边采摘芦笋,一边采收挂在芦笋上的金蝉与金蝉壳。 “金蝉一般晚上钻出土、晚上采收,但也有少部分‘漏网之鱼’,在采摘芦笋时就顺便采收了。”夏德平告诉记者,农场不仅在芦笋大棚内养殖金蝉,柳树林里也有养殖。
2018年启动“金蝉+芦笋”立体化种养,今年首次迎来收获。“无论是芦笋,还是金蝉,今年都可以卖个好价钱。”该农场负责人徐学友笑着说。
作为全椒县两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之一,大张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张村紧密围绕“两个共同”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村特色产业大发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据六镇镇党委副书记张艳介绍,新悦城家庭农场是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立体化种养现代农业项目,占地面积1000多亩。为了帮助企业尽快落地投产,六镇镇不仅在道路、生产大棚等“硬件”上给予保障,还在政策、资金、用工等“软件”上做好服务。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六镇镇以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担当,主动作为,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园区道路改造提升、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下一步,我们将顺应全域旅游发展大势,与企业共同谋划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努力让‘小金蝉’成为乡村振兴上的一块‘真金’。”张艳说。
在芦笋大棚内,记者看见芦笋的高度接近一个成人身高。“芦笋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高、销路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蔬菜。芦笋采摘一般都是掐个尖,剩下的还会继续长出新芦笋来。”徐学友说,发展“芦笋+金蝉”立体化种养这一新模式,既解决了金蝉养殖所需要的养分问题,同时成熟的芦笋又可帮助农场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二次收益。
在柳树林里,记者发现每一棵柳树高约1米的地方都裹上了透明胶带。“这是为了防止金蝉爬得太高,不方便采收才粘上去的。”徐学友边说边摘下一截枯死的树枝,“不要以为这是枯树枝,其实枝条内有金蝉卵。”他折断枝条,果然抖出来几只直径六七毫米的白色虫卵。除了“芦笋+金蝉”之外,农场还种植了600亩柳树林用于养殖金蝉,实现了既可以养殖金蝉,又可以培育幼苗。他们会把带卵的枝条收集起来,通过孵化后再放在芦笋和柳树地里养殖。技术成功后,就不需要再购买幼苗。不但节约了成本,还增加了额外收入。徐学友粗略算了笔账,300亩芦笋大棚,芦笋亩产5000斤,金蝉亩产400斤,再加上600亩柳树养金蝉亩产300斤,今年总收入预计超过1500万,明后年预计年收入将达到三四千万元。
产业发展起来了,腰包鼓起来了,老百姓富起来了,大张村的发展硕果是全椒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民族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窥一斑见全貌,近年来,全椒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措施,提前准备、及时承接、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用于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劲头。此外,强化金融扶持,对少数民族村和民族企业进一步落实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更多的开发性贷款、小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及其他专项贴息贷款。同时,强化产业扶持,规划建设民族特色园,用于培育清真食品加工、民族服饰和民族工艺品加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有品牌、做好特色文章,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具有民族风格的“一园一品”“一村一品”经济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