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交汇点,回眸滁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圈圈年轮,人们很明晰地看到与这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崛起同步“生长”的,是数百万人民群众,在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闪耀在滁州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上。
乡村振兴,幸福起航
琅琊区凤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周末开展“文明实践日 快乐星期天”活动,弘扬文明新风,丰富百姓生活;全椒县石沛镇联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民共同欣赏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具地方特色、充满乡音乡情的文艺演出,展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成效、新变化、新面貌和新风尚……一幕幕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画面正在滁州大地上幸福铺展。
6月7日上午,滁州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滁州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滁州市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扣“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铆足“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动“三落实”、全面做到“三精准”,顺利实现2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定远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滁州样板”。2021年以来,滁州市按照分步分类接续推进要求,采取“培育产业带头人、做大特色产业链、构建利益联结环、完善收益分配法”等四项举措,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发展“带头人”。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截至5月末,滁州全市123个脱贫攻坚出列村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615名,择优选聘产业技术指导员1000余名。做大特色“产业链”。全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烘干晾晒、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持续延长加粗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符合当地实际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5个,重点10个产业集群,着力形成沿淮优质粮食生产区、沿江高效农业发展区和江淮分水岭特色农业发展区三大区域板块。构建利益“联结环”。积极推广“企业+劳务基地+工资+脱贫户”“企业+生产要素入股+分红+脱贫户”等模式,截至5月,滁州全市具备产业发展条件脱贫户31290户,目前已实施产业到户项目29560户,覆盖率达94.5%。完善收益“分配法”。根据脱贫户劳动能力、要素投入、活动参与等情况,确定资金分配额度、量化项目资金收益,实现收益分配差异化,今年以来滁州全市共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13个,预计出列村、脱贫户年均增收10万余元、3600元。
通衢纵横,实惠加码
共绘“一张图”,下好“一盘棋”。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桥头堡”,身处南京和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层的滁州,不仅与长三角交流合作源远流长,更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有着“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当下从滁州高铁站出发,到南京仅18分钟,开车从滁州市中心到南京市区仅需40分钟,然而,时间还在缩短、距离还在拉近。作为连通安徽、江苏的首个城际铁路,明年建成后,坐城铁去南京仅需10分钟。与此同时,滁州加密交通网,抢抓沿江高铁与京沪高铁并站运行,推进宁淮、合新、滁宁城际铁路建设,加快宁洛高速“四改八”、滁天、来六、明巢高速建设,开工滁州港(汊河)、明光新港、白塔河航道升级工程,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0公里、在建187公里,均居全省第一,构建了通往沪苏浙8条高铁、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的综合立体大通道。
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从区域合作中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滁州市加大与长三角医疗机构合作,签订各种合作协议65个,与沪宁合等地建立医联体12个,在滁设置分院2家,加入医院集团1个,建立医联体9个,成立专科联盟37个,率先完成长三角地区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引进南京优良教育资源来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秋季正式招生。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与长三角13个城市5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通办”、近11.1万事项在全省“一网通办”……多年来,滁州始终注重把加强公共服务对接合作贯穿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过程,让开放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以民为先,美美与共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民生工程快速推进,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2020年,滁州市累计投入资金97.92亿元,圆满完成31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带动就业创业方面,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全市农村产品上行网销额实现59.2亿元,同比增长46.9%,新增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1397个;技能培训提升,开展技能脱贫培训1098人。
社会保障方面,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70万人,累计支付28.57亿元;发放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1655.19万元、惠及7.08万人,高龄津贴7512.89万元、惠及12.07万人,三级中心覆盖面达100%;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共保障困难人员61.27万人次,发放困难人员补助资金9.85亿元。
教育文化方面,投入资金2.02亿元实施25个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数6230个;向54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拨付免杂费和补助公共经费3.06亿元,向36.59万名城乡中小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面积26.6万平方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完成中职、普高学生奖助学金、免学杂费5.89万人,发放资金1.24亿元;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130个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完成采购205.9万元,根据各村需求,安排购买电脑、电视、移动音箱等器材,开展“送戏下乡”和农村体育活动各1029场。
公共服务方面,2020年滁州市共获得生态补偿金5100万元;实施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天长市白塔河上段治理完成,2个重点易涝区排涝能力建设项目滁州市红庙一站、红庙二站完成,5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开展棚户区改造,全市新开工2.05万套,基本建成9010套;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整治,2020年完成45个老旧小区改造。
2021年,滁州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市计划投入99.52亿元,截至5月底,已到位64.66亿元,拨付58.60亿元,拨付率90.62%。全市工程、培训类项目开工率72.88%,完工率34.73%,补助类项目均按序时进度足额发放。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滁州市将继续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航向,带领全市人民砥砺奋进,共赢未来。(部分素材由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