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创新服务举措 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红色主题电影走进安徽校园
白色恐怖下,这里28年红旗不倒
3上一篇 2021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白色恐怖下,这里28年红旗不倒
从“五个一”红色故事回望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
 

6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第6版整版刊发《白色恐怖下 这里28年红旗不倒》,记者深入大别山腹地,重访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六安市金寨县,从一本旧书、一面长墙、一座石碑、一所学校、一首民歌“五个一”红色故事,回望中国共产党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追寻白色恐怖下“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逻辑。

一本旧书,关键词是:启蒙。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静静地展陈着一本名为《少年飘泊者》的书。这是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蒋光慈撰写,1926年出版的一部书信体小说,被郭沫若称为“革命时代的前矛”。

一面长墙,关键词是:牺牲。90多年前,不足23万人口的金寨先后有10万人参加革命,绝大多数血洒疆场、英勇牺牲。

一座石碑,关键词是:民心。吃水不忘挖井人,金寨县各地群众十分拥护设立红军公田。上世纪30年代初,金家寨、吴家店、斑竹园等地分配土地时,都把好田划为红军公田,立上石碑或木牌注明,既提醒大家爱护公田的庄稼,又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红军的恩情。

一所学校,关键词是:赤诚。大别山金刚台山脚下的汤家汇镇,在立夏节起义胜利后几度成为当时的皖西和豫东南革命斗争中心。在汤家汇镇瓦屋基村,有一处古朴的院子,这是全国保留至今最完整的两所列宁小学之一。

一首民歌,关键词是:美好。“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90多年前,喜爱民歌的共产党员、小学教师罗银青用曲调欢快的大别山民歌《八段锦》,填词创作了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歌曲,描绘了乡亲们欢庆苏维埃政权诞生的热烈场面,表达了工农群众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