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我儿,继承我志,代我收尸,勿告我母。”近日,在安徽省徽京剧院,新创徽剧现代戏《晓天歌行》首次公开演出。演出现场,艺术化再现张璋临刑前坚贞不渝、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英雄壮歌。
张璋(1905-1936),谱名张鼎和,化名张晓天。张璋出生于合肥西乡大地主家庭、淮军圩堡张新圩,其曾祖父是晚清时期著名淮军将领张树声四弟、同为淮军将领的张树屏。
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张璋的曾祖父张树屏官至记名提督,太原镇总兵,头品顶戴,家境富裕,有良田万顷。
张璋自幼随父母生活于天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青年时代,他在南开中学学习。随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五四运动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京津一带青年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南开中学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素有革命进步的传统,大多数师生思想进步。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张璋树立了反帝反封建思想。1925 年,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领导在天津成立反帝同盟,张璋积极参加,经过斗争锻炼,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张璋受组织委派,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此时正值北伐前夕,广州革命气氛高涨,张璋在革命的洪流中,欢欣鼓舞,满怀信心,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的反动军阀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张璋不幸被捕。由于监狱人满为患,敌人把张璋等人关押在一个亭子间里。趁着看守松懈之际,张璋机智地翻墙逃脱。
大革命失败后,张璋东渡日本留学。1929年,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张璋被驱逐出境,回到国内。不久,张璋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学习,依然保持旺盛的锐气,继续从事党的事业。
主编印刷革命宣传刊物
1930 年,张璋根据党的指示,利用安徽同乡身份,结识当时平津一带的文化界进步、知名人士台静农、李霁野、曹靖华、范文澜等,积极筹备成立北方左联。9月18日,北方左联在北平大学法学院一院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为了迷惑敌人,防止宪警抓捕,采取对外称召开演讲会的办法。开会前,采取了迷惑敌人的隐蔽办法。先在东西南各城以及西郊清华、燕京各大学校园和宿舍院里,贴满了海报:“兹订于本日下午二时在北大法学一院敦请殷夫先生讲演。”开会时,首先上台的讲演人却不是殷夫,而是大家熟识的张璋!张璋头戴礼帽,帽檐压到眉头,仅露出双目,慷慨激昂中流露出几分紧张与急迫,讲了十几分钟文学上的问题后,由中共北平左联党团书记段雪笙登台宣布北方左联正式成立。那个年代,召开这样的大会讲演人目标突出,危险性更大。但张璋很好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在这次会议上,张璋当选为第一任执委。
这一时期,张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集会上,他常常慷慨陈词,高举红旗昂首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他主编印刷革命宣传刊物,出面联络进步知名教授。他所进行的这些革命活动,常常受到警察监视,张璋多次被捕入狱,屡经营救获释。1933年他在北平再次被捕,由当时担任国民党军队旅长的张家叔父出面具保,才获释放。
1933年冬,张璋带着妻室回到肥西张新圩老家。他很快同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掩护革命活动,一面和周味韶等同志组织互济会,开展募捐活动,筹集经费,支援鄂豫皖苏区;一面筹划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活动。
偷枪送给当地红色武装
一天下午,张璋匆匆从外边回来,大喊大叫地说他腹痛难忍,闹得前庭后院无人不知。夜间,大家忙碌着为他整理好一副担架,准备送往城里医治。担架是一张翻转过来的竹床,里边垫上厚厚的一层稻草,稻草上铺盖着棉被,病人躺卧在棉被上。天一亮,担架抬着张璋走出张新圩的大门。原来,这是张璋故意装病,亲自掩护从地主家族偷来的 10 支长枪,送给了当地红色武装。
偷送枪支事件后,张璋和一直看不惯他闹革命的伯父闹翻了脸。伯父勾结地方反动势力,企图镇压和遏制革命活动,便阴谋暗中加害张璋。张璋知道后也是处处小心防备,伯侄二人都有了戒心。一次,趁着地主伯父进城,张璋派人通知赤卫队半路截击,但只击伤其臂部,被其逃脱。逃回来后,伯父暴跳如雷:“共产党‘杀人放火’,杀到自己头上来了,这个‘败类’,我非狠狠惩治他不行。”几天后,他将张璋五花大绑押了回来,关在一个笼子里,扬言第二天要用石磨捆在背上,沉入河里。但张璋被赤卫队营救逃脱,他泅渡圩子周边的深濠,逃了出去。
1935 年,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张璋前往上海,化名张晓天,继续开展革命斗争。他在上海举办工人夜校,与知名人士座谈国家大事。为了地下工作,张璋还拉过黄包车,据说有一次堂妹张兆和(沈从文夫人)坐黄包车,没想到拉车的竟是自己的哥哥。
1936 年夏,张璋从上海回到安徽,来到安庆时,一下轮船,即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关押在安庆饮马塘监狱,张璋始终坚贞不屈。一开始,判其“无期徒刑”,但被南京驳回,要求“立即枪决,就地执行”,虽经多方营救,均未能成功。
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从安庆收藏家张庆收藏的一批近年发现的张璋狱中家书中,我们较为详细地了解到张璋牺牲前的场景:当年 10 月的一天,敌人把张璋押向安庆北门外的刑场,张璋面无惧色,“一路高唱党歌”“路人为之惋惜”。来到刑场后,他向敌人提出“大丈夫是不下跪的,绝不跪下行刑!”并在一张香烟盒上留下“教育我儿,继承我志,毋告我母,代我收尸”的临终遗言。行进到一处高坎处,由于戴有脚镣手铐,押送他的军警从身后推他。张璋怒喝道:“不要推,请你就干吧!大丈夫男子汉,是不跪的!”张璋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张璋牺牲后,家人把他的灵柩运回来,安葬在家乡官亭附近的罗田埠。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张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2年,中共肥西县委在紫蓬山麓的苍松翠柏间,重新修葺了烈士墓,并由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二书记的顾卓新同志,题写了“张璋烈士墓”,镌刻在墓碑上。
如今,张璋烈士墓被列为肥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经常来到这里,祭奠英烈,缅怀这位信念如磐的革命者。 ■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