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果汁”还是少些误导为好
不能让个人信息成为APP鱼肉的“盘中餐”
冷漠的人更容易患老痴
好的感情:彼此体谅,互相珍惜
网红文创雪糕应该追求寓教于“吃”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能让个人信息成为APP鱼肉的“盘中餐”

■木须虫
 

“只是出去吃个饭,立马就收到商家发来的各种信息,真是太烦了!”年逾七旬的重庆退休干部罗先生5月18日对记者说,偶尔三五老友相聚,服务员要求扫码点餐,不仅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号,还要留电话号码,同意获取自己的位置、微信头像等,一会儿就能收到手机弹出的各类信息,包括广告、积分提醒、餐后评价等。罗先生的吐槽道出了很多人共同的烦恼。(5月24日《工人日报》)

“扫码点餐”很方便,却又乱象丛生,强制使用令人不爽,而使用后各种信息轰炸,也让人不胜其烦。按理说,不就是点个餐,扫个码本不该如此复杂。然而,商业从来都是理性的,“扫码点餐”已然不只是点餐的辅助信息工具,而是商业营销推广的载体,即商家或者APP运营的后台,向消费者手机植入的通联渠道,这也是为何他们热衷于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因为只有准确的个人信息,才能满足其定向精准营销的需要。

很明显,所谓的“扫码点餐”,更多是借辅助点餐的便利,玩暗渡陈仓的游戏,不过APP应用乱象在餐饮服务中蔓延与泛滥,根子还是个人信息成了APP的“盘中餐”。所以,关注“扫码点餐”乱象,还是需要回到规范APP应用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上标本兼治,系统治理。

首先是厘清APP应用的权利界线,划出行为红线。APP的应用必须尊重用户的充分选择权,让用户可以选择用与不用,这才是倒逼APP守法规范最好的手段。

其次是细化APP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加强源头监管。“必要”“最小限度”“充分知情”是个人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既是共识也是法律规定,但要想其真正成为APP等应用软件开发的普遍遵循,安全保护,特别是源头的监管亟待加强。应加快建立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准入制度和动态监测的“逐出”制度,改变APP开发即投入运营应用“裸奔”局面,结束用户个人信息“盘中餐”任人鱼肉的困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