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家“肯德基食物银行”公益试点项目22日在滨海肯德基餐厅启动,将未售完的余量食物通过在餐厅门口设置“勤俭节约自取站”的形式,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市民,倡导勤俭节约新风尚。据工作人员介绍,食物银行的食品采用冷冻的形式存放,冰柜温度在零下22至18℃之间,以确保食品安全。(5月23日央视新闻)
在中国,“分享食物”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在国外,“分享概念”已经非常普及。2013年,德国首都柏林的部分街区开始出现“分享冰箱”:人们将手中富余的食物放入其中,供其他有需要的人取拿。
据统计,全球一年丢弃食物的总重量高达13亿吨;同时,却有3600万人死于饥饿,浪费掉的食物,足足是饥饿人口所需粮食的4倍。在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每年差不多将价值1万元的食物,直接倒进了垃圾桶。如此语境下,“食物银行”的出现,至少在遏制食物浪费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分享冰箱”暗藏的食品卫生安全风险,也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忧虑。在柏林,一些“分享冰箱”已在压力之下选择关闭。而在中国,食品安全还不能让百姓放心,问题食品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在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可见,在中国,“食物银行”可能衍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国外更令人忧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确保食品安全,是任何环节都不能不坚守的一条底线,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可见,推广“食物银行”,应以食品安全和百姓健康为前提。
换言之,推行“食物银行”,关键是存入食品安全理念。首先,应针对“食物银行”,出台相关管理细则。比如,食物提供者应实名制,建立“谁提供、谁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同时,对分享食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包括食物的包装、分类、存放条件和在途时间,以及对冰箱的控温、定期检查和清洁等。当“食物银行”被安全管理“保鲜”之后,或许有一天,你家小区的门口,也推出了这样的“食物银行”;请不要犹豫,存放进一些美食,分享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