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5月15日,历经近百天的环火星绕行探测后,中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简称“固体所”)获悉,由该所研制的新一代“嫦娥钢”保障“天问一号”顺利度过“恐怖九分钟”,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
据介绍,火星着陆过程需从约2万km/h减速至零,相继经历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00米时,进入悬停阶段,然后着陆巡视器需在着陆缓冲机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仅约为九分钟,被称为“恐怖九分钟”。
为保障“天问一号”顺利度过“恐怖九分钟”,成功着陆于火星表面,固体所在前期探月工程任务基础上,研发出新一代“嫦娥钢”,通过精细的组织调控和独特的工艺创新,实现了材料成分不变、吸能性显著提高的目标,并开发出着陆缓冲机构用拉杆、限力杆两种缓冲元件,利用该产品突出的强韧性、轻质性和吸能性吸收着陆时的冲击能,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优化设计及其软着陆提供了重要支持。
“嫦娥钢”是固体所根据中国嫦娥探测器月面软着陆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新材料,具有极高的强韧性和吸能性,其延伸率、强塑积等指标国际领先,已相继保障“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顺利实施。在火星探测任务中,除沿用缓冲拉杆以外,首次使用限力杆产品取代了部分进口铝蜂窝设计,真正实现了中国深空探测器着陆缓冲系统的完全自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