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2021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鸡娃”遍地,教育内卷
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  记者 谢静 整理
 

近日,热播剧《小舍得》引发网友热议,剧中有关小升初和孩子教育的剧情让不少学生家长大呼“真实”。同时,剧中的“鸡娃”现象也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映射着家长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其背后的复杂现实?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呢?  

啥叫“鸡娃”

所谓“鸡娃”,指用打鸡血的方式教育孩子。“鸡”作为动词,生动地形容出家长育儿的疯狂程度。在现实的“鸡娃”家庭中,大部分都要求孩子应试和才艺样样不能少,以升学、应试为主的形式依旧是主流。

为了考进顶尖高校,必须在顶流中学就读;为了进入顶流中学,必须在最好的小学做到出类拔萃。从这条环环相扣的路线倒推回来,“鸡娃”培养宜早不宜迟。天才毕竟是少数,想要显著超越同龄人,势必要走上学习的快车道。对于“鸡娃”父母来说,补习班是最好的选择。

“鸡娃”背后的父母焦虑

育儿的负担,补课竞争的伤害,父母不是不懂。70、80后的父母,是顽强奋斗的一代,信奉努力读书就能扭转命运,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确也出人头地,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层跨越。但他们也惶恐地发现——他们的阶层流动,好像只买了单人票,下一代要维持住现有阶层,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比他们这辈还要多。

当年是学霸的父母,接受不了孩子成绩平平。当年普通的父母,或许总会叩问自己:当初再努力一点,是不是就能变得更好些。久而久之,期望也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不是面子,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足够的勇气接受孩子比自己平庸。因此,一边安抚孩子情绪,一边又不甘落后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成了家长的常态。

更可怕的是,就连那些佛系家长也逃不出“鸡娃”的怪圈。试想一下,如果在看电影的时候,第一排的人因为某种原因站了起来,会发生什么?显然,第二排的人必须也要站起来才能看得见。这样下去,第三排、第四排的人都要站起来……最后,整个剧场的人都必须站着才能看到电影了。

坐在第一排的父母已经站起来,那么后面坐着的父母们也必须站起来,否则他们根本就看不到“电影”。为了适应当下的社会,佛系父母也只能改变育儿方式,加入“鸡娃”大军。

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是焦虑的家长、上不完的补习班和永远顶着熊猫眼的孩子。如此种种,都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不稳定的炸弹,近年来,抑郁、轻生现象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中小学生中。

焦虑的家长把孩子全面交给补习班,由此来应对“水涨船高”,却忘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什么。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什么

(一)在精神上富养孩子

虽然说“鸡娃”父母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鸡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科学的“鸡娃”,只会毁娃。

重智轻德的功利之心不可有,拔苗助长急不可耐的心态也不能有。教育的本意,应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被恐惧和焦虑支配的家长,却成为了教育的阻力。

常说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但“高度”的丈量如果拿错了尺子、扭曲了标准,会产生很坏的影响。高度不仅仅是父母能提供什么样的资源,更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素质。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体力行带给孩子的梦想,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我们要在精神上富养孩子,而不是用一个标准答案去限制孩子。

(二)摆正心态,放下焦虑

教育焦虑,说到底,是对于孩子未来的前途和教育之路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种生理性焦虑甚至病理性焦虑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家长对教育和教育规律的认知不科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走出极端功利主义教育的陷阱,必须让教育回归初心,就是要回归教育本初的功能、价值和规律。

●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择校”是当前每个家庭陷入教育焦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一所好的学校让孩子读书,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和“小舍得”中的家长一样,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孩子是适合上拔尖领跑的“翰林”;强调素质培养,慢慢等孩子成长的“风帆”;还是严谨敦厚,务实平和的“雅德”?学校的校风、学风对孩子影响不小,但不少老教师会告诉您,比进什么学校更重要的是孩子遇到的是什么老师。

要知道,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儿童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更是独一无二的。与其在择校方面陷入教育焦虑而不能自拔,家长不如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和家校沟通上,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种适合他的教育环境。

● 教育不应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从整体上讲,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目前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很多家庭,一方面望子成龙,不断给孩子加班加点;另一方面,又为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而深感忧虑。不要忘记,我们让孩子接受教育,其本心是为了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是为了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一切教育都不应该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更不能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成绩。

● 唤醒儿童内在向善、向上的力量。

人有两种力量,是应该得到全力呵护、培育、弘扬。一种是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力量,这就是人向善的力量;一种是改造自我、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力量,这就是人向上的力量。

要让我们的孩子走得好、走得快、走得长远,学校和家长必须给予儿童这两种力量。唤醒儿童内在向善和向上的力量是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最伟大、最神圣的使命。

● 培育就业创业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考出多少分,而是通过教育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生存的本领和学习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当孩子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他能用自己的所学获得幸福的生活,能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才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终极价值。

希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坚定初心,不时回望,避免被不良的教育风气所干扰,帮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