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的银行信用卡账单你会一笔笔看个明白吗?有没有发现一些不清不楚的收费呢?近日,记者发现,大量持卡人在网络平台上投诉浦发信用卡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开通收费项目,每个项目每月收费8元-20元不等,大部分人发现时已收取两三年甚至更久。(5月5日《北京青年报》)
银行提供服务收费,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消费者遭遇稀里糊涂扣钱,却是不应该的,这样的“赚钱”是不厚道的。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至4月20日,该平台针对浦发信用卡中心的投诉已有12266件,比其他银行的信用卡高出很多。在聚投诉平台上,针对浦发信用卡的投诉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已超过6300件。除了专业的投诉平台,一些知名社交网站和论坛上,也经常可见浦发信用卡客户有关长期扣款的吐槽。消费者之所以心怀不平,是因为被稀里糊涂扣了钱,有的消费者被扣钱长达好几年。然而,面对质疑,银行却称,不会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付费业务,付费服务的开通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客户自己在网页、App等勾选了付费服务;第二,在客服电话沟通中,客户同意后开通;第三,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充分沟通后,经客户同意,开通付费服务。退一步说,即便是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是糊涂的,但续费应该是明确告知。比如,每月扣款前后应向消费者发出提醒,并明确告知退订方式。此外,银行应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电子渠道设置自行停止收费项目的选项,为消费者提供对等的便利。可事实上,这些路径是欠缺的。或许,银行也是知道“理亏”,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客服介入速度很快,解决效率很高,多会退钱。从现实来看,银行“耍小聪明”是能够赚到钱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银行怎么能通过“耍小聪明”赚钱?
银行不管收取哪种费用,都事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银行提供服务,都应该站在消费者立场考虑,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减少客户的误解。简而言之,收费要收得明明白白,赚钱要赚在明处。在细节处故意设“陷阱”,或是“耍小聪明”都是不厚道的。
让银行光明正大赚钱,监管要发力,不要给任何形式的“耍小聪明”机会,同时,惩罚到位,银行也不敢以身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