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正常、新鲜的受精鸡蛋,经过开水煮沸以后变成熟鸡蛋,再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使鸡蛋还原成生鸡蛋,做到不伤害鸡蛋的生物活性,使它能正常孵化出小鸡并能正常生长。”河南郑州一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发表论文,把这样一段话当做实验目标,引起网友关注。(4月26日澎湃新闻)
蒸熟了的种子,再把它种到地里,它还会长出来吗?一条鱼,煮熟了,还能游泳吗?这些问题不仅属于生活常识,而且也不难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遗传物质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遇热变性,结构发生断裂,就会丧失生命活力。历史上越国疲吴之计,是将颗粒饱满但煮熟的粮食送给吴国作粮种,导致吴国当年绝收,国力大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前,居然还有人试图用熟鸡蛋孵小鸡,实在可笑至极。
其实,“熟鸡蛋变生”,不乏有国内外顶级科研团队加以尝试。2015年1月,扬子晚报上的一篇报道就曾透露,当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但南京高校一位生物化学研究方向教授称,原本凝固的鸡蛋经过化学处理变性后,又恢复液态,国外号称变成“生鸡蛋”。说穿了,这样的实验无非是让熟鸡蛋从固态变成液态而已,物理性状复原,并不意味着生物活性恢复。因此,“熟鸡蛋变生”即使果真能够实施,也并不能孵出小鸡。
更要看到,国外研究人员是通过化学处理,让凝固的鸡蛋恢复液态。奇葩的是,国内这篇论文所采取的方法,是学生们运用自己的“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让熟鸡蛋“返生”,并且声称已成功“返生”熟鸡蛋40多枚。从哲学层面看,意识决定物质,属典型的唯心主义。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这是在做白日梦,是吃撑了没事乱空想。至于以这类活动为契机,标榜“孩子大脑无限潜能,培养孩子创造力”或“冥想之力,重塑大脑”等,背后的动机不难洞见。因此,这究竟是科研还是商业噱头,尚有待厘清。
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能如此糟践科研。科研以理论为基础,要遵循前人的足迹,即使想超越或颠覆,也应以公认的理论作为前提,而不是天马行空,任意胡猜乱想。如此驰于空想,科研失败是小事,还必然会拉低学生的科学素养,败坏科研风气。
对此,除了作者本人值得反思、其行为需要得到约束之外,还需思考,如此违背常识的空想,为何还有科学期刊为之刊发?论文审核这道关口如同虚设,才会有如此奇葩的科研行为大行其道,放水这样的论文同样属于学术不端,并且,其危害与驰于空想的所谓科研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涉事期刊深刻反思、学术监管出手大力整治,荒唐的科研才会被封死堵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