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张琴襄先生,安徽合肥人,生于1869年,名敬文,字琴襄,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
关于张琴襄先生生平事迹的资料很少,刘炳卿的《合肥沈用熙书法源流》里有关于他的430字的介绍,不少涉及他的文字介绍,大致都源于此,我这篇文字也是如此。另外网上有一篇2千多字的介绍,因为有一些错误和可疑之处,不敢轻易引用。
安徽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合肥历代1000名人》中,有关张琴襄先生的介绍如下:
张敬文(1869~1938)字琴襄,合肥人。年轻时师从沈用熙,习包世臣、邓石如书法,工行草,精诗词。1914年任合肥省立二中校长,1915年应张广建之邀出任甘肃银号总办,1918年返皖,1922年主持筹办合肥女中,次年当选国会议员。曹锟贿选时愤而离职,于京、津、沪和石家庄、合肥等地卖字授徒为生。合肥沦陷后在三河自杀。
张琴襄先生很小的时候就跟随著名书法家沈石翁学习书法,进步很快,得到沈石翁的夸奖,沈石翁说:“张某不独正锋会写,并能用侧势,极为难得。”沈石翁的夸奖对于张琴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励,他愈发地用心尽力,把书法艺术当做他终身的追求和事业。
张琴襄整日沉醉于书法之中,即便是在旅途之中,也是如此。晚上入住旅店后,会立刻铺纸研墨,临帖练字。在对刘访渠、张子开等书法家的介绍里,也曾见过类似的文字,可见但凡有成就的书法家,天资之外,都是非常勤奋刻苦的,研读碑帖,临摹不辍,下了很大的功夫。
对于张琴襄的书法艺术,刘炳卿的评价是:“用笔沉刻绵密,而以排宕取势,草书尤为擅长,抽锋一线,杀字甚安,环转牵制,起伏顿挫,平静遒厚之中而多变化。”又说:“先生于书道,工力湛深,指劲、中实、势远、意险,是真能得安吴精微之所在。”
刘炳卿认为:“自包(世臣)、沈(石翁)之后,先生草书,可为巨擘。”由此可见,张琴襄的草书已经达到相当高度。因此,求书者甚多,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其书法作品“各种行书屏幅”和刘访渠一起获得1910年(清宣统二年)南洋劝业会超等奖。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
张琴襄“与同好者论书,于用笔取势诸法,口讲指画,绕室往来,言之愈久,精神愈振,若有言不能尽之意。”激动、亢奋,对于书法艺术已然达到痴迷的状态。同时他还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弟子中不乏卓有成就者。
二
沈石翁有三个著名的弟子刘访渠、张子开和张琴襄,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极好,“为昆弟交”。据介绍:“琴襄先生少壮亦学书石翁,极见称赏;子开先生以金石鉴赏尤知名于海内。”两张先生平日关系不错,对于书法的见解却有所不同,各执己见。但是对于刘访渠的书法,两个人“皆推服备至”。张子开先生认为刘访渠的榜书(擘窠bò kē大字)是最好的,“前无古人”,张琴襄先生认为刘访渠的笔力超过当朝一些著名的书法家,“无论并世”。
张子开先生在评论刘访渠、张琴襄的书法时说,“访渠每下笔即能将笔尖纳在中间,有跴著写,亦时用裹笔,但每跴时便提,故未之言。琴襄多‘睡着行’,故喜安吴裹笔之语,裹字前人未尝言,惟云笔要敛。”
张琴襄还是沈石翁三位大弟子中唯一一位从政的,做过国会众议院议员,1923年曹锟贿选,以万元(一说5千元)收买议员,张琴襄“弃票不投,拂袖南旋”。隐居上海,依靠卖字为生。
关于张琴襄的死,刘炳卿在《合肥沈用熙书法源流》里有这样一段文字:“一九三八年春,日军飞机频炸合肥城市,先生避居城西南乡徐家圩,五月间合肥城陷,遂愤慨饮药捐身,年七十。”
2021年3月,我写完这篇文章初稿之后十多天,得到几则1940年5月18日报纸的新闻,《中山日报》的标题是:《国府明令褒扬张敬文》,全文如下:
(中央社重庆十七日电)国民政府十七日令:行政院呈称,安徽合肥县张敬文,秉性刚毅,持躬廉谨,敌陷皖北,迫任伪职,乃勖勉诸子,杀贼报国,并自从容仰药,以死明志,请明令褒扬等语。查张敬文效忠取义,洵堪矜式,应予明令褒扬,给恤一千元,以彰英烈,而励来兹,此令。
另外还有一份报纸就此事采访了安徽有关人士,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张琴襄先生的生平事迹,称其“道德、学问为人景仰,其书法尤称绝一时”。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披露了一个细节:“临死并遗言家人,其死体安葬之时,务必将头向西(按日本在东方),以示至死抵抗日寇之意。”
三
梳理完张琴襄先生大致的生平,尤其是读了当年的媒体报道之后,我的心很不平静,我在想,张琴襄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他应该是一位极富热情的性情中人,和同道之人谈起自己钟爱的书法艺术,他会手舞足蹈,不停地走来走去,越说越来劲,滔滔不绝(口讲指画,绕室往来,言之愈久,精神愈振,若有言不能尽之意。)很可爱,也很让人敬佩。他应该是一位非常正直高洁的人,暴力和金钱,没有让他妥协和臣服,他宁愿弃官不做,清贫度日,也不昧着良心为虎作伥,非常了不起,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尊重和学习。
他应该是一位耿直刚烈、忧国忧民的人,面对外敌入侵,他愤慨不已,心急如焚,“敌伪曾一再威胁利诱,劝其出任伪职,均被其严词峻拒,因其自顾年迈,无力与敌周旋,乃勖勉其子务须杀敌以报国,己则仰药自尽以明志。”他最后的选择,一如他的人生的多次选择,毅然决然。
他是一位君子、烈士,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