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乍暖还寒容易造成高血压患者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波动较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会突发脑溢血、中风危险。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疾病,血压根据人周围及自体环境而不断变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丁丽提醒,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致残、致死的不良后果,因此,血压的良好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压患者在春季应该注意哪些呢?且听丁丽主任来谈一谈。
1.注意防风防寒
春季气温虽然不断升高,但早晚温差比较大,并且风沙比较多,老年人受到风寒的侵袭,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被动性的升高,尤其是骤然的升高很容易导致本就弹性不足的血管破裂,诱发中风。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重视防风防寒,早上锻炼不要太早,外出注意增加衣物保暖。
2.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老年人内脏功能大都比较弱,油腻食物中的脂肪难以被充分分解,会导致血脂升高,影响血液流通,葱、姜、蒜等刺激性食物,容易激发肝火上炎,引起血压波动,所以春季老年人的饮食要清淡一些,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少吃大鱼大肉和辣椒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为了保养肝脏,可以适当吃一些枸杞、山药等滋补肝肾、强健脾胃的药食两用的食物。
3.积极消除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大怒伤肝,抑郁也会导致肝气不畅,而人体血压升高大都与肝功能不良有密切联系,老年人年龄大了,应当有较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春季到来,肝风内动,人们很容易出现郁闷、失落或发怒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在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因一时过于生气而导致心脏病、中风等突发疾病的例子。所以老年人在春季这样一个易发病的季节,一定要注意自我调整心理,保持平和的心境,有利于稳定血压。
4.适度运动
虽然坚持户外锻炼,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代谢,吸入新鲜空气,可改善心脑的氧气供应,增强大脑对心脏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的调节,但需适度运动、量力而行,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引发血压波动,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血运行不畅,血压会出现波动。运动少,看似静养,实则伤身,还会影响情绪,也是血压波动的一个诱因。
5.规律用药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并注意监测血压,不能随便停药,血压稳定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异常波动会带来严重后果。即使没有感觉不舒服,也应该坚持吃药。否则,是很危险的,随意的停药和等血压高了之后再吃很容易造成血压的反弹。在反弹的过程中,身体的一些器官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伤害。丁丽主任建议,当血压降到正常的范围后,可以适当地减小药量,但是不能随便停药。
6.中医药膳
中医认为,春季对应肝,肝气、肝阳在春季容易上亢。肝之阳气上亢时,人常常表现为面红目赤、头昏脑涨、耳鸣口苦、急躁易怒等,中医对春季血压升高及血压上下波动的治疗,从平肝潜阳入手,这样能有效消除春季血压异常波动的病因,从而起到稳血压,避免意外的作用。
菊明茶:菊花6克,决明子3克,开水冲泡,当茶频饮,喝完可续水,每日1剂,一般连续饮用3~5天。决明子和菊花都是入肝经的良药,可以清肝火、潜肝阳,对眩晕、头痛、眼涨者有良效。需要注意,此药茶不适宜胃寒者长期饮服,血压稳定即可停饮。
脚心敷药:女贞子15克,决明子10克,粉碎成末,与冰片5克混匀,于每晚临睡前,用陈醋将药末调成稠糊,敷于双足涌泉穴,上面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晨起除去,连续敷7天。女贞子滋补肝肾,决明子平肝潜阳,冰片苦辛,散郁火,陈醋引药入经,敷于足底涌泉穴,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表现为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苦心烦、头涨的高血压患者有良效。
名医简介
丁丽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慢病防治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老年病协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委员。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急慢性心衰、各类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