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建设 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在安徽建设 一定规模清洁高效坑口电站
下一篇4 2021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匡光力
在合肥建设 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记者 祝亮 文/图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全国政协委员匡光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建议依托大科学装置,在合肥建设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合肥具备建设 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条件

大科学装置因其具有的极限科技支撑作用和对智力资源的吸引集聚效应,主导了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科技创新范式的演进。因此,建立在大装置基础上的大科学研究已成为引领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式。

合肥目前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大批高水平高校院所,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国家实验室、合肥“科学岛”、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在基础学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具备建设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的条件。

其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的重要力量,建设并运行了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两个性能世界先进的大科学装置,正在建设“十三五”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开展“大气环境探测模拟实验设施”和“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两个新装置的预研,参与“合肥光源”建设工作。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单位,合肥研究院承担了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建设任务。依托大科学装置,合肥研究院凝聚了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在能源、环境、安全、材料、信息、健康等重点前沿领域开展了高水平、多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研究中心将会为创新强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围绕科技自立自强的总目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下好创新先手棋,匡光力建议依托合肥研究院,在合肥建设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合肥研究院的大科学装置优势,探索科学前沿,结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瓶颈问题,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形成由800名装置建设和运维人员、500名科研人员、300名国外科学家、500-1000名流动人员,以及N个国内合作团队组成的高水平专业化研究队伍,重点开展以下基础学科研究:面向磁约束聚变能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以及面向聚变堆的工程物理研究;环境光学和大气光学研究及先进激光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高吸能、高阻尼、强冲击等极端特殊条件下服役材料物理与先进传感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基础研究;物理生物学效应研究等。有力支撑我国战略能源的开发、环境的监测治理、新概念武器的发展,成为新材料、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领域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为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添砖加瓦,为创新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