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李可染与郭沫若比邻而居。在住房的附近有一个牛棚,一头青色的大水牛每日早出晚归。渐渐地,两人都对这头水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沫若为此创作了著名的长诗《水牛赞》,李可染也拿起画笔,从那时起开始着迷画水牛。
为了画好牛,他就潜心观察这头水牛如何吃草、啃蹄、喝水、反刍。由于川东地区的民房都是串夹壁,隔音效果很差,每到夜深人静,隔壁水牛的气息彻夜不停地传入,让辗转反侧的李可染产生无限冥想。水牛埋头苦干、无多需求的形象感染着画家,他忽觉得牛的品性轩宏无华,可爱无比。
他非常喜欢牛,喜欢牛的性格,钦佩牛的精神,因为他小时候有和牛一起生活的经历,又受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影响,他画了很多水墨牛图,并以牛自比,就连自己的画室也命名为“师牛堂”。
他画的《放风筝》《暮韵图》中,牧童的淘气和可爱,水牛神情怡然,朴实憨厚,异趣横生,寥寥几笔一幅牧牛图就跃然纸上,大有多一笔就显得多余,少一笔就显得不够的感觉,恰到好处,彰显笔墨功力。从李可染牧牛图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位童心未泯的画家,牧童与牛的情趣使他的灵魂得到净化、生命得到升华。
“文革”期间,李可染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罪名,下放到湖北丹江口“五七”干校进行改造。对这段历史,李可染很少提及,只是偶尔自嘲说:黄胄画驴我画牛,他是“驴贩子”,我是“牛贩子”,我不如他出名。 ■ 沈治鹏 据《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