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一村漫步
肥西戏班进村来
下一篇4 2021年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淑一村漫步

■ 文/苏北
 

淑一村,古称桃林村,在长沙望城区的白箬镇。为纪念李淑一,改淑一村。淑一,这个名字真好。我查了一下《辞海》,淑,美好之意。《盐铁论·非鞅》:“淑好之人,戚施之所妒也。”淑一,善良的人。《诗·曹风》“淑人君子,其仪一兮。”我想,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在给李淑一起名字的时候,应该是想到上面的典故的。

我在小雨中来到淑一村。本来是停留片刻即可以走的。在李淑一珍藏馆,才粗略一看,便被深深吸引,我愿意把那些资料都记到心里才好。于是脚步不能移动,几个小时,才将一部分看完。当即一个念头在我心中回旋:我要留下来。在长沙的几日都是小雨。不过江南的雨是明亮的。远山近水透过这细细的、柔软的雨丝,显得更加翠碧可人。我踟躅于淑一村的村头,各种气味混杂在积雨稍驻的空气中。我感受着植物的气息。嗅到青草的气味,村庄饮烟的气味,心中更是积郁着一股历史人文的气味。

那些名字是让我难忘的:柳午亭、李肖聃、杨昌济、柳直荀(名字起的真好)……他们不仅仅是先驱、革命者,而且都是真正的学问家。柳、李、杨三人曾一道留学日本。他们的子女也一样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杨开慧、李淑一虽然是女子,也是同样受了教育。在李淑一资料馆,虽然没能看到李淑一给毛泽东信的原件,但是看到李淑一填的词、写的诗和她献给好友杨开慧烈士的祭文,都体现了极好的文化修养。我之所以在淑一资料馆久久驻足,是被毛泽东给李淑一的四封信深深感动。每一封信,都极简短(只有1957年9月的那封信稍长),可表达率直真诚,精炼准确,极有分寸。看后让人感受到伟人的平凡,平凡中的伟大。

第一封信是这么写的:

淑一同志:

来信收到,直荀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学习马列主义,可于工作之暇为之,不必远道来京,即可达到目的。肖聃、午亭两位先生前乞为致候。顺颂健康!

毛泽东

1950年4月18日

这里面的层次、原则、分寸感,自不用说。仅就汉语之美,就无以言说,是要自己慢慢学习感受和体会的。

倒是第四封信,很有意思。

淑一同志:

信收到,诗亦读了,甚为感谢,观礼及上天安门可能不行,待问一下情况看看,如无回信,即是不行了。王季范先生一家的事,也同一例。一星期后,如有时间,拟请你来此一叙。如无时间,则作罢论,尔后还有见面的机会。

祝健!

毛泽东

1959年9月27日

1959年,是建国10周年,肯定是要大庆的。每个人都想亲身参与这一盛典。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看能不能有登上天安门的机会。毛泽东在一封不足百字的回信中,真诚、正式、随和、深情。我反复读了数遍,内心深深敬佩。短短几十个字,甚少有六个层次:“信收到,诗亦读了,甚为感谢。”此为第一层次,是真诚。“观礼及上天安门可能不行,”仅此一句,非常正式,实际上是一口回绝了。这是第二层次。因为这样的大庆,各方人士都要考虑,而空间又十分有限。不过话锋一转,留了点余地:“待问一下情况看看,如无回信,即是不行了。” 此为第三层次,缓和一下气氛,也为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的决策留了余地。第四层次:“王季范先生一家的事,也同一例。”亦是非常正式的告知。我们知道,王季范是毛泽东的亲姨表兄,毛泽东对他很有感情。(“也同一例”,从汉语美学来看,极美。要是说“也是一样的”,就索然无味了。)第五层次话锋一转:“一星期后,如有时间,拟请你来此一叙,”这是深情。收信人当能体察。此言未尽,话锋又是一转:“如无时间,则作罢论,尔后还有见面的机会。”这是第六层次,伟人如毛泽东,也给自己留有余地,这就是分寸。

以上只是试着分析,也是想向伟人学习。不仅要学习他们的人格,也要学习他们的学识。从后来李淑一的回忆中,我们知道,他们还是上了天安门。由此我们也能见得,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平凡精神。

漫步在淑一村,精神上仿佛受了一次洗礼。村头驻脚,天空突然放晴,远眺四围连绵的青山,雨后的天空白云悠闲而疏朗,使天空下的青山更加深翠,村落点缀在山谷,真正是一派新农村的气象。我寻找淑一故居,走过一条小路,见路边一丛晚饭花开得正好。晚饭花就是野茉莉,本是随处可见的。我因心情轻松,连这一丛晚饭花看起来都格外亲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