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其中,“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被定为证监会系统明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记者注意到,监管层近期至少2次表态促进居民储蓄“搬家”。那么,各年龄段的居民更热衷于投资还是更倾向于储蓄?
“身边经常有朋友建议我学习投资理财,由于手头资金有限,作为‘小白’的我只拿出了1000元来‘试水’。”去年刚本科毕业的蒙蒙(化名)表示,去年10月份,她在支付宝APP上购入一款封闭期为18个月的中高风险的基金产品,截至目前已累计收益32.95元,尝到“甜头”的她准备再增加投资金额。
去年刚到一家金融行业公司工作的“80末”常女士受环境影响,投资意愿和投资信心明显增强。她表示,“我现在基本上银行卡里只预留1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其余资金全部用来投资,主要购买国债逆回购、银行理财产品”。常女士表示,她是稳健型投资者,“虽然投资回报不高,但还是比银行活期存款利息高很多,明年会关注收益率相对高一些的理财产品”。
已有20年工龄的郝女士的投资方式则以基金产品和股票为主,据她介绍,“目前来看,基金产品的整体收益不错,累计收益率在16%左右,同时我今年股票的投资收益也很不错。我看好中国经济,明年会继续增加对股票的投资比例”。
据央行2020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0.4%,比上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6.1%,比上季度上升2.3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7.5%、24.4%和16.9%。